想漲價格卻不起來 北台Q1房市「死魚臉」
新案銷售率逐步接近5成比率,較前年的38%,成長率超過2成。但對比2013年多頭時期近8成比例,仍有相當落差。市調業者甚至直指,「因市場供給量過高,總結去年未售戶數還比前年增加約2成,出現『房子賣得多、剩得更多』的奇特景象。」
據住展雜誌統計,去年(2018)北台灣新成屋、預售屋推案量最大的行政區,前十名分別是大安、新店、竹北、板橋、桃園、中壢、新莊、土城、內湖、龜山。
土地是建築業者的儲備原料,當土地市場交易冷熱,成為未來整體市況的重要指標,統計今年實價登錄資料發現,全台各縣市土地交易金額第1名為台中市,前10月累計高達1213.1億,第2名為桃園市992.8億、第3名為新北市833.9億;土地交易數量第1名則由台南市6859筆拿下,台中市6047筆排名第2,高雄市4317筆位居第3。
住展雜誌統計, 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大台北主要行政區新成屋、預售屋房價漲幅前三名,依序為大同、南港、新店,漲幅從5.8%至6.1%不等。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何世昌表示,大同區具有交通、BOT等議題推升整體價格,而南港與新店都有低價銷售帶動後續上揚的特性。
蛋黃區不再扮演房價領頭羊,根據市調業者統計,大台北地區近1年蛋白區新案行情漲幅,力道強過蛋黃區,其中包括大同、南港、新店及淡水區,近1年房價漲幅均超過5%。而傳統蛋黃區則僅有中山、大安,氣勢不輸人,但年房價漲幅分別僅有4.2%、2.8%,豪宅群聚的大安區,上漲力道甚至只接近鬼城的一半。專家認為,蛋黃區高價產品雖有部分創價戶出現,但未出現齊頭式上漲,是整體表現遜於蛋白、甚至蛋殼區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