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房市開始下修以來,以讓利為訴求打響知名度的大台北新5大重劃區,無疑是激發自用買氣、加速房市築底的最大推手,然而,5大重劃區雖然看似各具發展優勢,實際上仍潛藏開價偏高的問題,在購屋首重CP值的年代,究竟誰才是價位合理,未來又有增值空間可以期待的房市明日之星?
新竹房市因為其特殊的高所得、均質化買盤結構,在北台灣預售市場,新竹以三房產品為主力規劃,與北、北、桃以二房產品高比重不同;據住展雜誌調查,今年北北預售市場二房約推出2,100戶,但三房約1,200戶,維持約近2:1的比重,不過新竹預售三房則有近六成的高比重。
竹科的脈動長年以來和新竹的房市息息相關,有房仲就統計近10年北部地區電梯大樓的房價變化,發現新竹地區10年來房價漲幅約6成,雖然漲幅不若北北桃顯著,不過卻是北台灣房價最抗跌的區域,和2014年房市高點相比,新竹地區大樓平均房價幾乎未見回檔修正,可以說竹科經濟撐起新竹房市一片天。
機場捷運通車加上環狀線第一階段最快年底完工,在整體房市回溫帶動自用與置產需求買氣下,副都心房市已逐漸從谷底翻身。
高房價時代,主打低單、低總價訴求的建案,民眾仍樂意買單。
6都地政局今(2018年11月1)日公布的10月建物移轉棟數統計,整體較上個月成長12%,且較去年同期增加近3成,台北市、台中市年增近5成,台中更破今年來的單月新高紀錄,房仲業者分析,交易旺季即將來到,建商推案量大,交屋潮提前反映,也將移轉量體撐大,全年可望來到28萬棟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