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北市建管處最新危老核准資料顯示,北市又有一處老飯店停業後參與危老改建,北市的老飯店「康華大飯店」今年10月危老通過核准,附近約六百公尺處則是危老改建已經動工的六福客棧,統計北市目前已經有15間老舊飯店核准危老改建,另外,位於襄陽路上的國泰人壽大樓,也搭上危老政策的順風車,通過危老改建案。
台北市都更危老案激增735件,大街小巷可以看到陸續有危老改建基地陸續動工。根據北市建管處統計,時程+規模獎勵、結構評估、耐震設計與綠建築,是危老案件申請容積獎勵最普遍的項目,至於無障礙設計與捐贈公設地的規範較多,加上前面的容積獎勵可以拿滿40%的狀況下,無障礙設計與捐贈公設地成為最冷門的申請項目。
北市老宅改建正夯,建商改建需時間整合,在養地期間,最常見的是將閒置土地作為停車場使用,不過在台北市永吉路與基隆路口,今年5月這塊土地上竟搖身變成一間「台北聖興天后宮」,相當罕見,記者詢問下,原來該廟主委即為建商董座,但該地僅為暫時棲身地點,仍會找尋永久合適地點。
仿照美式社區棋盤式街廓規劃,北市優質住宅區段民生社區,第一宗危老改建案終於核准!區域內不乏屋齡超過40年以上的老舊公寓,該基地位於南京三民家樂福旁的巷弄內,基地面積僅50.5坪,礙於基地規模受限,僅申請到22%的容積獎勵,另外陽明山別墅群中,大亨路上也有老舊建物參與危老改建,但僅拿到16%的容積獎勵。
台北市有超過七成住宅屋齡超過30年,是六都中住宅平均屋齡最大的縣市,在2017年5月開始實施危老條例後,不限基地大小,只要100%土地及合法建物所有權人同意,就可獲得10%的容積獎勵,讓老宅成為北市房產交易熱點,30年以上透天交易量逐年攀升,到2020年成交總額達251.8億元,但也隨著容積獎勵開始逐年降低,2021年的成交總額大減三成,僅171.8億元。
疫情讓去年國際來台人次剩下疫情前的1%,從高峰時的1,186萬人次,衰退至14萬人次,嚴重衝擊國內的觀光產業,近期像是西華等老字號飯店、國際觀光商圈的店面市場,已出現包括「關店潮、轉手潮與改建潮」三大現象。光台北市2020年以來,累計已有八間飯店申請危老改建核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