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近年來不只住宅市場熱絡,捷運和工業區廠房和航空城開發等重大建設,工業土地市場交易熱絡,信義全球資產公司統計桃園前十名交易最熱工業區,由「華亞科學園區」及周邊區域累計交易站上200億元大關奪下榜首;第二名為「中壢工業區」累積交易額為145億元;而以化工、金屬工業產業為主的「觀音工業區」,則以累積交易額為84億元名列第三。
瑞普萊坊今(8)日提出2023年台灣不動產市場的整體投資展望。瑞普萊坊董事長劉美華對於2023年台灣不動產市場,提出三大機會和趨勢;商用不動產的投資需求將高於住宅。
淨零轉型已發展成全球產業趨勢,ESG永續經營行動更在台灣持續更新,國發會宣布2050年淨零排放的總目標,讓許多企業都已著手制定永續經營策略。在這一波ESG浪潮推動下,信義全球資產觀察到工業地產市場將注入新氣象,企業積極建置新式智慧化廠房、廠辦,或將既有廠房進行更新升級,綠色經濟成工業地產推動引擎,持續活絡市場發展。
2022年起,在全球主要經濟體持續升息、國際經濟前景轉趨黯淡,以及政府陸續祭出不動產調控政策的多重影響下,台灣大型不動產市場投資動能大減,去年全年土地及商用不動產交易金額共計新台幣3,330億元,年減率達28%,可見得買方態度轉趨保守。觀察全台工業地產市場表現,2022年總投資額為新台幣1,462億元,雖較上年小幅衰退7%,但仍創下有紀錄以來歷史次高水準,顯示在全球經濟情勢動盪之際,國內自用型買方的置產需求仍維持穩定。
信義全球資產公司公布2022年上市櫃法人商用不動產交易情形,受到烏俄戰爭、美中科技戰、全球通膨及升息等利空因素影響,商用市場買氣趨向保守,主要以工業地產、商辦撐起全年交易,累計交易額為1,600億;展望2023年全球經濟局勢尚不明朗,市場觀望氣氛已提前展現在今年第四季交易,評估自用需求穩健,商用市場價、量有所修正,但幅度應不劇烈。
商用不動產與土地交易總額在2022年創下4年來的新低點,根據第一太平戴維斯統計,2022年(截至12月14日)大型商用不動產交易金額達1325億元,比去年減少25%;再加上政府打房,建商購地動能減半,從原本積極走向保守,今年大型土地交易與地上權合計僅1767億元,年減幅度更達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