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杜絕炒房、實現居住爭議,內政部去年修「平均地權條例」,其中企業買以「宿舍」名義購買住宅,得經由內政部「需經許可」。但民眾黨立委黃國昌揭露修法上路後,仍有企業順利購買台北市的豪宅,內政部長林右昌說,這是鑽漏洞、不應該發生,10 天內提檢討報告。
政策打住不打商,商辦現熱潮,據統計,今年1-2月全台商辦建照核發件數就比去年同期增加二成,連樓板面積也年增達95%,不僅雙北商辦需求旺盛,租金高漲,隨著科技產業往中南部地區擴廠,也帶旺中南部商辦熱潮。
近年房市熱,許多人認為不動產業應該大賺,吸引不少人跳槽轉職,全台房仲8675家、6.8萬人皆創下新高!不過,據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近五年資料顯示,2023年台灣不動產業受僱員工每人每月薪資總額為5萬5337元,比2022年減少1505元、年減3%,且為連兩年衰退,創近三年新低。
從過去幾年高雄人口成長數、房市推案量及過戶量來看,吳曜廷認為,高雄人口數目前有逐漸增長的趨勢,其中又以楠梓、仁武區的增長最為明顯,而人口下降最多則是三民、前鎮,主因源於三民、前鎮都是舊部落、開發較早,可開發腹地少,建案推案量不大,而新開發區域多重劃區,故而在推案及人口增長上較為明顯。
《平均地權條例》上路後預售屋禁止轉售,不過預售市場反倒從去年第四季開始明顯轉熱,今年前兩月預售揭露更達1.9萬戶,較去年同期增加約1萬戶,且揭露的銷售金額高達3202億元,揭露金額年增近2千億元,年增幅度高達150%,房市熱加上都更議題迫切,也帶動近期不少營建股衝出創新高的行情。
家戶購屋比是指每100戶中有多少家庭買房,為評估區域購屋意願的指標之一,今年六都第一季房市表現亮眼,與去年相比明顯增加,其中,台南市家戶購屋比達0.94%,為2016年以來同期新高,而桃園市、台中市皆破1,又以桃園家戶購屋比1.22%,為六都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