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房價漲勢驚人,並且一去不回頭,漲幅連在地人都稱看不懂,不過,新竹市去年買賣移轉棟數年增率逾1成,下半年交易量回神,在地專家即分析,去年新竹市新案推案量並沒有特別多,但交易量卻明顯成長的原因有三,包括2022年基期相對低、新青安貸款等政策加持,以及園區客回流新竹市購屋等原因。
房價高漲、通膨不退雙衝擊下,能具備居住舒適、地段稀缺和市場前景的好房,永遠是供小於求,只會讓口袋深厚的科技菁英、品味挑剔的自住客更情有獨鍾,瞄準目標更勇於出手!
台中市地政局近日公告台中13、14期重劃區3萬坪抵費地標售案,將於3月7日開標,總底價超過200億元,鄉林集團董事長、全國商總主席賴正鎰今日痛批,此次抵費地標售的底價一坪動輒80、90萬元,甚至有接近百萬元,「政府帶頭炒地皮,還把把房價高漲的汙名甩鍋給業者」!
房價續漲不過漲勢已未如先前兇猛,今年北台灣有建設議題的,包括有基隆捷運題材的基隆、汐止,以及有淡北道路、淡江大橋興建題材的淡水,統計實價資料則發現,近五年這三區的漲幅約在1~3成,專家即指出,在普遍題材區房價漲幅已大下,「有建設題材」及「房價仍相對低基期」的區域,會更有表現機會。
不少人因房價高漲而擔憂結婚生子是否能負擔,不過據全球房產數據網站Numbeo的房價所得比資料,發現全球房價負擔最重的前10個國家或地區,有7個國家生育數平均都在2以上,反觀台灣,買房負擔最重的台北市,生育率竟還高於新北市與台南市。
「高房價相對的代價就是小宅化」,根據內政部統計月報資料顯示,去年建物買賣移轉的平均面積首度跌破30坪,平均約29.7坪,顯示在高房價的趨勢之下,民眾只能以有限預算換取購屋空間,與10年前相比,平均購屋面積一口氣就少了5坪,此外,除了高房價外,中南部地區居住型態也從透天轉為大樓,坪數減少最為顯著,尤其南二都10年來已減少8坪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