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去年上半年民眾對投資還抱以觀望保守的態度,如今看法卻已轉趨積極。根據房仲網路市調,國民喜愛抗跌保值的投資標的排名,不動產仍位居第一,但會趁勢加碼的投資標的以「股票」呼聲最高。
台北市地政局公布最新房市交易動態,全市交易量達811件,較去年12月978件減少167件,減幅17.08%,交易總額為204.51億元,較去年12月287.24億元減少82.73億元,減幅28.8%,不過價格方面和交易量呈現相反態勢,全市住宅均價、大樓均價持續攀升,雙雙創下近年新高紀錄,此外,12個行政區不分區皆上漲。
目前兩岸打房政策似乎有志一同,但從價量表現觀察,並未達到期待目標,住商機構董事長陳錫琮指出,兩岸政策共同點是維持在緊縮銀根與增加稅收兩大基礎上,政策過程中雖然難免產生價量修正,但低利環境與資金行情下,會出現「先蹲後跳」的狀態。
行政院長蘇貞昌指囤房稅會造成移價效應,拒絕囤房稅修法;民眾黨今(23)日舉行記者會痛批,執政黨放話「囤房稅會傷害78萬承租戶」,還錯誤引用韓國的例子,利用資訊落差欺騙台灣民眾,在台灣房屋供給存量足夠且多數空屋的情況下,政府更應該要推動囤房稅,而非以此為藉口,拒絕改革。
根據主計總處國情統計通報,我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380萬人,老化指數已攀升至128.7。全台僅4縣市指數低於100,包括新竹市、新竹縣、桃園市以及台中市,新竹市77.8全台最年輕。專家分析,四大年輕都市都有工作機會多、買房輕鬆、各項重大建設推動以及交通便捷性等利多,人口自然蜂擁而至。
根據內政部資料顯示去年第三季國內房價所得比暴漲,單季漲幅暴增0.53,對比前兩季漲幅都僅0.04,對比前兩季漲幅都僅0.04,以漲幅論,成長13倍以上,專家分析,去年游資過剩、貸款利率歷史新低、加上第2季疫情控制得宜,房價受到鼓舞,不動產成為資產重新配置首選,出現房價出現大幅度單季暴漲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