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房市開始下修以來,以讓利為訴求打響知名度的大台北新5大重劃區,無疑是激發自用買氣、加速房市築底的最大推手,然而,5大重劃區雖然看似各具發展優勢,實際上仍潛藏開價偏高的問題,在購屋首重CP值的年代,究竟誰才是價位合理,未來又有增值空間可以期待的房市明日之星?
台灣小家庭居住型態愈來愈多,住房需求也跟著改變。根據實價統計,台北市近2年住宅房型的交易中,電梯3房的交易比重減少,2房與套房的比重則持續增加,房仲業者表示,首都圈房屋單價高,加上少子化趨勢,是近年台北市住宅「小宅化」的主因,但就佔比而言,3房住宅仍是多數人的選項。
選舉落幕,社會逐步恢復正常運作,因房市持續盤整,年底前剛性需求買氣將出籠,自住客如何在這波買到適合的房屋?信義房屋建議,包括建商、社區網路評價、社區戶數及周邊環境等,均列為選屋必要考量因素。
一位不久前花五千萬元左右購買面臨羅斯褔路旁建案的網友,使用掃地機器人打掃家裡,僅一天時間,內裝儲塵袋裝滿粉塵,讓他大吃一驚,更擔憂家中幼兒受空氣汙染及粉塵影響身體健康。
最新台灣CCIM商業不動產投資信心指數(ICI)出爐,「土地開發」投資信心最高,負責調查的政大地政系教授林左裕指出,今年Q3總平均指數為92.71點,較上季上升1.78點,顯示整體商業不動產投資信心指數轉為樂觀,此結果與日前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公布的最新消費者信心指數趨勢一致,商業不動產投資信心指數及消費者信心指數均微幅上揚。
第4季為傳統購屋旺季,銀行房貸業務量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