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年度中央擴大租金補貼計畫,將於 2025 年元旦正式啟動,申請期將持續至年底,延續多年的政策,再次投入高達 300 億元的經費,緩解租屋族的經濟壓力,讓更多人能穩定居住。值得關注的是,過去三年內,補貼計畫已協助超過百萬戶租屋家庭,有效減輕生活成本。
國立故宮博物院「行政大樓及圖書館新建工程」已順利竣工,宣告正式啟用,由日勝生(2547)旗下子公司泰誠營造於2022年得標,得標金額約4.9億元,此外,泰誠在新北淡水「淡金安居」社會住宅案也於近日動工,總經費約33.39億元,預計提供620戶、於2029年竣工。
隨著高雄科技產業進駐及重劃區開發,高雄房市熱度不減,但大量推案帶動預售屋價格高漲,使得中古屋的高性價比愈加突出。永慶房產集團統計實價登錄數據指出,高雄市今年中古屋與預售屋單坪價差高達六成,小港區、前金區及鼓山區名列前三,每坪價差至少10萬元。對於購屋預算有限的首購及小資族來說,中古屋成為實現購屋夢想的重要選擇。
台北市捷運局計畫出售部分捷運聯開住宅,引發民間團體強烈反對。OURs 都市改革組織今(25)日召開記者會,與多位台北市議員共同批評市府「帶頭炒房」,並警告將嚴重衝擊上千戶租屋家庭的生活。捷運局出面澄清,強調修法是為減少財政壓力,並非炒作房市。
根據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最新數據,自 111 年啟動的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截至今年 11 月底,已核定補貼戶數突破 71.5 萬戶。中央研究院的調查顯示,僅 17.1% 的受訪租客申請過租金補貼,同時約有 24.3% 的受訪房東在過去三年內漲租,未來更有 3 成房東計畫進一步調漲租金,可能成為租屋市場的新壓力點。
近日租金是否全面實價登錄一事,引發一波討論,內政部也回應認為將造成租屋市場閉鎖、租金上漲、作價登錄等負面影響,正反意見皆有,今(24)日台北租服公會在年終記者會即提七大原因力挺,理事長陳柏勳直言,「強迫實價登錄,恐造成租金成本轉嫁潮,也可能造成房東與房客的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