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央推出的300億租金補貼,租到工業宅的租客無法申請,近日營建署鬆口表示,正在研擬新的措施,擴大租屋補貼受惠族群。而在雙北房價居高不下,其實不少民眾選擇入手價格較低的工業宅,並且在近三年間雙北最熱門的十大社區,平均單價仍有近2成的漲幅。
國家住都中心代理董事長花敬群今(9)日陪同行政院長陳建仁視察林口世大運選手村社會住宅。花敬群表示,2017年世大運結束後,選手村正式轉型為「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共有3,490戶,為全國最大社會住宅;另針對房貸支持方案,花敬群再強調仍會朝政院拍方案來走。
立法院財委會今(6)日審查「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條例」,其中,「中產以下自用住宅貸款戶支持方案(草案)」,內政部共編列165億元,每戶發放3萬元,估計有55萬戶受惠。不過有條件的5大門檻限制,不是每一戶都符合規定。
內政部「中產以下自用住宅貸款戶支持方案」門檻過高惹議,挨批看到吃不到,尤其高房價的台北市很難適用,黨政人士透露,一旦立院審議時作成附帶決議,要求調整北市門檻,不是沒有空間,多出來戶數也可用公務預算補貼。
行政院新內閣的住宅政策,包含「自用住宅房貸補貼」、「擴大辦理租金補貼」、「持續推升社會住宅」,宣稱將「減輕民眾負擔,多元支持方案」,巢運認為,新內閣的住宅政策完全是「新瓶裝舊酒」,僅有「自用住宅房貸補貼」是新提出的政策方案。內政部將居住困境全數推給疫情,透過延續並加強「大撒錢政策」,更絕口不提蔡總統「安居三策」跳票的稅制、租屋市場改革承諾,不客氣的說,這次出台的不是住宅政策,而是民進黨政府的選舉年「買票政策」。
房貸補貼政策今(16日)日出爐,對於僅有1戶自用住宅購屋貸款每戶一次性補貼3萬元,但設下雙門檻,需為家戶所得120萬元以內,同時初始核貸金額,北市核貸金額850萬(總價約1200萬以下),北市以外房貸核貸金額700萬元(總價約1000萬元以下)的條件進行補貼;試算補助金額約是近一年的利息金額,雖是不無小補,但雙北高房價下,恐怕多數為看得到吃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