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調統計,今年520檔期預估新案推案量突破2000億元,來到約2134.6億元,為2021年以來高點,案場賞屋成全民運動下,議價幅度維持1成以內,專家指出,有低首付特效藥,建商不僅不必讓利,還不乏調價情況。
市調統計,3月北台灣新建案市場呈現預售屋推案量、議價率與成交組數皆上升,待售建案個數、新成屋戶數則下滑,專家指出,成交組數增、議價空間縮小,搶房風暴已成型。
走到2023年尾又將面臨明年初總統大選,在今年一系列打炒房政策下,許多人都好奇明年不動產市場究竟會是會漲還是跌?該買房還是該觀望?今日大高雄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舉辦「大高雄崛起Part2」論壇,邀請來台灣經濟研究院學者,以「2024年整體產業景氣剖析與展望」為題,提出分析與看法。
台灣經濟研究院25日發布 6 月營業氣候測驗點調查,製造業連 3 月下滑,減少 1.16 點至 87.96 點,惟下滑幅度已有縮減,服務業測驗點連 2 月上揚至 99.36 點,較上月增加 0.17 點,營建業測驗點則再度轉為上揚 2.30 點至 95.77 點,主要是來自於未來半年營造業景氣能見度上升的挹注。
為抑制房價上漲,政府打炒房數箭連發,但目前看來仍是徒勞無功,各區房價仍老神在在,以台中市為例,去年下半年預售屋均價來到每坪40.8萬,其中,北區、西區已站上50萬關卡,西屯更是直奔6字頭。一名資深代銷則指出,優付方案是房價不墜的重要關鍵,既能加速剛性需求出手,還能減少議價空間,「房價自然高檔不墜。」
依據實價資料,今年1~4月台北市單價百萬以上的店面交易僅66筆,比去年同期134筆少了50.7%,今年成交量砍半,平均成交單價差異不大,今年平均每坪129.1萬元,比去年127.1萬高2萬元,顯示疫情對市場干擾大幅降低許多,但諸多商圈尚未恢復過往繁榮。大家房屋企畫研究室總監郎美囡分析,政府打炒房政策聚焦住宅市場,疫情也明顯趨緩,但店面租金水平仍難回到高點,有些租金投報甚至不到2%,表現遜於金融商品或其他類型不動產商品,因此成交量衰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