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是傳統民俗月,過去認為這段期間吉事不宜,隨著時代演變,現今民眾雖多數不忌諱於鬼月看屋、買房,部分仍有所顧忌,包含不願意在晚上看屋、簽約,還有人看屋進門前,即便是空屋仍會「禮貌性的」先敲門,甚至為求心安,會約定農曆七月後交屋。
六都今(1)日公布最新6月買賣移轉棟數,與上月相比,6都均明顯下滑,以台中以南縣市減幅較深,但以上半年移轉量來看,除了新北市衰退逾1成,其他都會區皆較去年同期成長,業者分析,下半年開始總統大選逐漸進入白熱化,後續發展難料,不管未來經濟或政治議題是否會明朗化,房市景氣依舊混沌未明。
對於實價網新增「淨坪」試算功能(即「主建物單價試算」),不僅將公共設施等計價歸零,造成主建物價格暴增,還僅算主建物的「含金量」,可能造成公設過高的誤解,學者、業界都不以為然,認為這種試算方式太極端,只會造成市場資訊更加混亂。
距離雙北市最近的桃園龜山區,近年因長庚醫院、機場捷運開通,帶動周邊房市發展,據最新統計,今年1月新、舊大樓價格出現交會點,雖地政局解釋因區域中古大樓交易多,導致一手房價低於二手房,不過當地房仲認為,長庚醫院生活圈周邊地段精華、且生活機能交通便利,該區中古大樓相較於外圍新案更搶手,且價格難降。
購屋族仰賴官方版的房屋實價行情揭露,去年準備再晉級更新為「實價登錄2.0版」(地政三法修法)要完整揭露門牌、預售簽約30天內申報等,引發業內人士反對,傳出卡關消息,日前房地產專家張欣民在部落格發文要「內政部挺住」,並列舉4大原因非執行不可,要政府不該「走回頭路」。
富比士地產王記者李哲維/台北報導 房市確實走出低潮,開始回溫了嗎?根據房地產學術機構分析6年北市房市走勢,2018年台北市則由「價量俱漲」走向「價漲量縮」,顯示房價逐步回穩,但交易量不容樂觀。業者指出,雖然自住買盤出手撐起交易量,但只要賣方有預漲心理、買方就縮,預估台北市房市又將步入「價穩量不振」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