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均地權條例》上路後,已不利於短期投資,市場靠自住、置產剛需買方撐盤,但這幾日房市最熱門話題,竟是出現如百貨周年慶畫面,就在新店的央北重劃區,潤泰新的指標大案「潤泰央北」大樓,出現百人排隊人潮,而搶購的是原地主戶釋出的3戶8樓戶,據悉,每坪開價都站上90萬元,刷新央北新天價紀錄,而端看實登,在110年成交僅6字頭,讓大眾不禁感嘆「買房像買菜,是誰說房市冷」?
在影響全球至深的3年疫情當中,重新喚醒了忙碌的現代人對於健康以及居住品質的重視;而在後疫情時代,包含漢宇、麗晨、陸府等中部品牌建商都以各種形式,致力打造符合住客需求的新型態生活宅,除了在社區內提供各種增進住戶健康的軟服務,更將能夠預防病菌傳播的構想直接融入建築規劃,成為不少剛需族在買房時會參考的加分要素,擄獲自住客目光。
內政部擬進行虛坪改革,而公設的比例多寡、實坪制等,都再引發討論,高公設比的建案在房價高漲下,也成為票房毒藥,但受限基地規模,小規模的建案往往公設比較高,據市調統計,截至今年9月,北市新成屋與預售建案平均公設比為35.5%,高公設建案有減少趨勢,專家指出,跟市場買氣有關。
台灣「虛坪」問題飽受爭議,近年新建案公設比至少3成起跳,部分甚至高達4成,也掀起虛坪改革的聲浪,內政部長林右昌2日則說明,目前公設比改革正朝2大面向進行,將優先處理車道、停車位問題,以及檢討免計容積項目,目標將公設比降至25至30%。
內政部擬對虛坪與公設比進行改革,內政部長林右昌指出,針對停車位改革,要避免將車道灌到「大公」,第二是檢討免計容積項目,希望讓公設比降至25%至30%,對此專家認為,公設比合理化對於消費者的確相當受惠,但由於個案的總銷售金額不變,一旦可銷售的坪數減少,就可能反映在單價上,將考驗市場的接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