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徵中心今年第一季房貸資料顯示,房市出現「三高現象」,包括房價平均1267萬、平均房貸906萬元,雙雙寫下歷史新高,且房貸利率達2.07%,創下近30季以來新高,即使房市轉淡,買房壓力仍居高不下,業者也指出,高房價區域容易出現小宅化趨勢,加上人口組成明顯改變,民眾對居住空間需求下降。
這10年房價漲了多少?據聯徵中心資料,去年全國第四季平均房貸鑑估值為1,225萬元,對比10年前平均就增加了289萬元,若以2022年每月實質性薪資平均4萬1,357元換算了話,相當於增加70個月的平均薪資,晚10年買房需要再多付70個月不吃不喝的收入,不只購屋門檻拉高,房子也越買越小。
房市去年明顯出現「價量背離」,成交量走冷,房價卻反升,據聯徵中心資料顯示,去年第四季六都加上新竹地區的平均房價,首度全數站上千萬元;若比較過去四個年度同期房價來看,包括新北、桃園、台南房價普遍多出約180萬元,新竹市4年房價更多出283萬元、新竹縣則多出411萬元,房價增加幅度遠超過六都等主要都會區。
高房價下,據統計,30年期房貸正成為市場主流。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資料顯示,去年第三季新增房貸貸款期數再寫下新高,達291個月,購屋族用拉長貸款年限追房價,其中有4縣市房貸期數更超過300期,而雙北年收60萬以下的小資族,貸款件數最多的區域則為新北淡水、新莊與板橋。
聯徵中心公布今年第三季全台住宅貸款統計,平均房貸利率為1.84%,已回到2016年的利率水平,而平均購屋總價卻創下統計以來新高,來到1218萬元,足足比疫情爆發前多了100多萬元,專家表示,利率、房價齊揚下,讓買方購買力下滑。
今年進入升息循環,購屋成本跟著增加,推升了低總價小宅的買氣,今年上半年,15坪以下的小宅交易,北市最大宗,平均每4筆交易,就有1筆買小宅,連帶中南部也在房價一去不回頭下,使得民眾只能縮小購屋坪數,建商推案也因應需求,多朝小宅化規劃,專家則提醒,入手前要先留意銀行貸款成數是否能符合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