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有民眾向聯上建設購買預售屋,被通知延後2年交屋,與建商經多次協調無解,憤而向消保官投訴的案件,目前還在持續延燒中。內政部表示,建商這種作法已違反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規定,建商興建預售屋建案如有發生超過完工期限但未完工之情形,應依規定給付買方遲延利息。如超過3個月仍未完工,買方並可主張解除契約,賣方應同時賠償違約金。
台北市老屋問題嚴重,1981~1986年間興建的房子,更存有海砂屋風險,位在中山區大直街94巷的「大直新城」海砂屋,在延宕22年後,終於在新春開工之際,正式動工,對外公開即將誕生內湖區首座22層鋼骨雙制震指標新案「躍大直」,預計2025年完工。
結合不動產業上、中、下游各公協會的「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總會」,在理事長林正雄的召開舉辦會員大會,針對2021年房市景氣及打房政策為主要討論方向,同時也向政府提出建議,在打房政策的實施中,給予更全面性的考量。
央行打擊炒作再出招,限定建商購地貸款需在18個月內開工。房仲業者皆認為,大型建商因資金充沛,影響有限;小建商則是首當其衝的業者,預估短時間購地速度放緩,購地規模縮小。
2021年住宅、土地、商用不動產三大市場屢創新高,尤其是商辦空置率下降至2%,也代表在金融業及科技業擴大辦公空間的強烈需求;展望2022年,仲量聯行董事總經理趙正義表示,2022年市場趨勢將出現包括「軌道經濟、辦公、ESG、物流、數據中心」等5大產業,將是游資競逐的五大明星標的。
近年房價急速攀升,不少專家學者認為「養地」也是其中讓房價成長的主要因素之一,2020年開始,央行與金管會陸續針對國銀不動產放款進行專案金檢,國銀不動產放款無論利率與成數漸趨嚴格,以往常見的利率「破盤價」,或者是放款成數「模糊空間」,現在幾乎全都消失殆盡。因此,安信建經提醒,不管個人或企業行號申請「土地融資貸款」(簡稱土融)與「營建融資貸款」(簡稱建融),目前利率、成數、融資用途與動工期等相關規範多有變化,申辦前後都需要特別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