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不動產聯盟總會聯合八大不動產業今(20)日召開年終記者會,全國不動產聯盟總會理事長林正雄表示,央行採取不動產信用管制,購地貸款額受限制,且近期因國內營造業缺工嚴重,「一日三價」狀況日益嚴重,未來採取預售屋銷售將無法準確抓住利潤,「先建後售」將是未來不動產業的常態。
台灣經濟研究院今(25)日公布 11 月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結束連 2 月上揚,更有近 55% 不動產業者對未來半年看法轉悲觀,台經院指出,隨著我國經濟穩定成長,房價仍有機會溫和上漲,政府部會現在是抑制炒房不是打房,建立中長期健全房市的機制,反而有望使房市多頭市場走得更長遠。
央行公布針對不動產信用管制措施,這是央行暌違十年再次提出不動產貸款限制,學者認為,央行此波打房「確實打到要害」並給予肯定,主要是無寬限期,不只建商未來沒有囤地的高槓桿操作空間,連帶投資客也銷身匿跡,而專家認為,此波管制將減緩搶地的熱況,並加速餘屋去化。
根據房地產市調機構統計,今年截至10月底止,大台北新成屋、預售屋建案平均公設比同步寫下歷史新高,北市公設比超過35%,最高的則達到47%。專家表示,儘管「雨遮不計坪且不計價」已上路,但公設比變化與社會期待走上截然相反的路。
代表北台灣新建案市場概況的風向球今(5)日公布,已連續6個月亮出黃藍燈,不過,分數為今年新高,預售屋供給量罕見大幅下滑,成屋供給量及成交組數上升,業者分析,近期政府頻頻釋出可能打房的訊息,對不動產業者已經產生「寒蟬效應」,但買氣並未萎縮,11月市況能否延續榮景,則要看政府下一步決定。
台經院今(25)日公布4月景氣動向營業氣候測驗點,三大指標不再同步下挫,服務業在政府振興以及紓困政策激勵下,止跌上揚,而製造業與營建業測驗點仍在跌,但跌幅已收斂,不動產方面,隨著國內疫情趨近落幕,尤其現階段超低房貸利率、資金充沛、投資避險角色突出等條件,多數的不動產業者對未來半年景氣偏向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