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炒房政策未鬆綁,不少建商轉戰商廠辦市場,最新統計指出,2023年全國「工業倉儲類」及「辦公服務類」建照核發面積達354萬坪,為史上第三高,使照核發則首度突破300萬坪、達311萬坪,創統計以來新高,建商即預料,市場將呈現M型化時代,北市頂辦仍能衝出「爆量供給」魔咒。
戴德梁行今日發表 2023 年度不動產市場交易統計與 2024 年度展望。投資市場方面,2023 年第四季熱度超出預期,交易金額來到 482 億元,相較上季大幅上升 206%,主要為前三大筆交易,分別為本季最高金額之基泰建設以 125 億元賣出位的基泰忠孝大樓,以及鴻海集團以 75.5 億元購置中工雲宇宙 AI 園區廠辦大樓,第三高則是統一集團以 49 億元買下位於台北信義區的統一國際大樓商場部分持分。前三大交易合計達 250 億元,即佔全季交易金額半數以上。
信義全球資產公司調查,全年商用不動產交易量來到 1,342 億元、土地市場交易量為 570 億元,辦公類產品較強、廠房等工業地產交易呈現量縮格局;展望 2024 年,信義全球認為景氣有機會回春,產業投資動能轉趨積極,商用市場將出現「量緩增、價緩漲」的格局;,建商一甩觀望態度,明年會更積極進場獵地。
高力國際發布最新「 2023 年第 4 季商用不動產及土地投資市場調查」,交易市場依舊呈現兩樣情,企業自用剛性需求支撐商用不動產買氣,拉抬 2023 年總交易額至 1,370 億元,年增幅約 3%;土地市場的買氣則因各項管制措施未解禁,交易額持續萎縮,全年僅 1,284 億元,是 2018 年以來、近 6 年來的最低點。
第一太平戴維斯今(20)日發布商用不動產暨土地市場年終報告,今年大型商用不動產交易在新光一號(REITs)成功標下打破陰霾,交易總額達 1391 億元,年減 4%;土地市場 1199 億元,年減 34%,已連續 2 年衰退幅度達三成,主要因政策相對搖擺的情況下,建商購地謹慎;商辦市場在今年已經陸續有新供給釋出,未來空置率也將相對提高,但租金行情將有機會挑戰新天花板價。
產業園區已經成為房市領頭羊,觀察全台購屋熱區,只要是有台積電及產業園區題材加持,就能吸引重大建設及人口紅利進駐。其中,又以中部科學園區、精密機械園區、台中工業區串起的「黃金科技走廊」備受矚目,不僅中科生活圈內已有新案站上7字頭,市場觀察,鄰近台中工業區及中科的「東海商圈」近五年房價大漲8成,而精密科學園區周遭房價也成長近6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