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科技所賜,現已有APP共享平台能讓居家修繕、裝修免出門,就能夠找到專業師傅來家裡施工,叫修APP正改變大眾找師傅的方式,不過住宅消保會顧問吳翃毅博士就提到,這樣的方式看似又快又便利,實則有隱藏性問題,「這些承攬項目及報價約定都很模糊,若出現糾紛,對消費者來說根本毫無保障。」
裝修糾紛層出不窮,對於遇到裝修蟑螂,是否消費者可以提告詐欺?受害者判透過司法找回公平與正義,但實務上,住保會顧問吳翃毅坦言,「遇到裝修蟑螂,只要蟑螂有動工,屋主少了舉證詐欺意圖,雙方對簿公堂,很容易從『刑事詐欺』轉向『民事糾紛』處理。」
「簽契約很重要,契約就是非常重要的證據!」裝修糾紛層出不窮,消保官更直言最難解的就是不動產消費糾紛,金額也相當龐大,住宅消保會今(23)日就特別舉辦「識詐.防詐」研討會,產官學專家齊聚曝解方,避免消費者的資訊不對稱。
裝修爛尾事件不時出現,就有上班族貸款買中古屋後,想要裝修,直覺找了一同上教會的一對從事泥做、裝修工程父子檔,最終卻被不斷以缺工等理由藉故拖延,最終搞失蹤留下工程爛尾,而施工金額更是高達350萬元。
房市熱,建商推案信心增強,交屋潮隨之湧現,這也讓驗屋公司在近年如雨後春筍般激增,搶食大餅,不過驗屋專家即注意到,因缺工、建商盼及早入帳,近期就增加了2成是建商要求買方先交屋再來修繕,專家提醒,雖然買方能省下房租先裝潢入住,但缺失沒有白紙黑字簽下,一旦保固期起算、交屋保留款也撥付,那就大大增加了拖延修繕而造成的糾紛。
全台老宅超過450萬戶,雙北市屋齡30年以上老屋合計更近150萬戶,而去年統計全國住宅平均買賣屋齡達28.13年,依據住保會申訴案件中顯示,買賣中古屋糾紛當中,勾選現況交屋,除了滲漏水之外,還包括買賣房屋廣告中標榜電線重拉,卻被新屋主發現並非如此的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