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連續祭出四波房市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後,打炒房熱度依舊不減,,自2020年底開始至今兩年半的時間,台北市房市不論「價、量」首見同步鬆動。據台北市政府地政局最新資訊,房價在4月衝到史上最高點後,5月首見下跌,終結「十連漲」的多頭格局,單月小跌0.22%,交易量則減少20.16%,呈現「價量齊縮」,激情不再。
內政部今發布111年第1季全國及6都住宅價格指數,全國住宅價格指數為121.01,較上季上升2.99%,較去年同季上升9.41%,為103年第3季以來最大升幅;全國房貸負擔率為38.35%,較上季增加0.52%,較去年同季增加1.81%,負擔能力維持「略低」等級;本季全國房價所得比為9.58倍,較上季上升0.12倍,較去年同季上升0.45倍。
打房到底有沒有效果?數據最清楚,根據內政部公布110 年第 4 季全國住宅價格季指數為 117.50,較上季上漲2.32%,較去年同季上漲 8.62%。六都中以台南漲幅最大,較去年同季上漲11.88%。
台中市政府地政局與逢甲大學今(24)日共同主辦「111年台中市住宅交易價格指數座談會」,調查顯示去年有將近3成的購屋族來自外縣市,且又以女性購屋族比例高於男性;值得一提的是,年輕購屋族以男性居多,但過了30歲適婚年齡後則出現反轉,也意味著當中有不少「新好男人」買房登記在太太名下。
六都房市熱,但人口成長卻在去年出現社會增加人口全面負成長的狀況,這是近11年以來未曾出現的狀況。遷入人數不敵遷出,台北市的遷入人口甚至不及遷出人口的一半,業者推判六都的高物價與高房價,恐怕是推離民眾持續定居的主要原因。
根據內政部資料與建物買賣移轉棟數顯示,去年六都除台北市外,其餘五都均呈現價量俱揚走勢。中信房屋以去年(2021年)第三季與前年同期內政部住宅價格指數相比,六都房價均呈現正成長,其中以台南市住宅價格指數年增率最高,台中市則緊追在後,漲幅分別為11.3%及10.2%,而房價位階較高的台北市和新北市也分別有6%及5.5%的成長,位居第5及第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