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房產巨擘Signa,儘管手上訂單滿,近期在尋求籌集新資金失敗後,仍拋出震撼彈宣布破產,加上先前中國碧桂園、恒大出包,全球房市陷入暴雷颱風圈之際,台灣卻顯得風平浪靜,專家則認為台灣「不會有崩盤危機」,更指出央行限貸令反而讓建商槓桿不至於開太大,因此爛尾樓僅為零星個案。
台中東區日本料理店不久前才以高價售出,立馬出現鄰近地主跟售土地變現。據售屋網站顯示,位於旱溪路上、在地經營20年的大中保齡球館,開價21億3588萬求售,換算單坪價格約156萬元,承接仲介則透露,「目前已有幾組開發商詢問。」
截至11月底,商用不動產成交金額已達 1,486 億元 ,雖然未達 2021 與 2022 年的水準,但是也已超過 2019 年的 893 億元與 2020 年的 1,268 億元;綜觀今年壽險業與建商態度保守,企業成為主力買盤,不僅自用自主性強,還可以將多餘空間外租,一舉兩得。
信義全球資產公司分析,受經濟、政策等因素影響,壽險業、建設公司為兩大商用不動產大型買方,在今年投資動能卻雙雙熄火,壽險業交易金額不足百億元,建設公司也止於 500 億元交易水準。
台北大巨蛋本週六將舉辦首場對外測試賽,並開放1.3萬名觀眾免費進場觀看,綜合持股28%的大股東遠雄建設(5522)即指出,預計明年第一季正式啟用,加入貢獻陣容,在本業的部分,遠雄明年將迎來七大案完工量達232億元大進帳,明年起的未來三年都位處營運高檔,也直言房是最低迷的時間已過,7到11月的銷售業績滿好,明年也將推出七筆新案,總推案量將破300億元。
近幾年大樓推案量大,多數買方也喜歡有電梯的大樓社區,不過依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統計發現,國人購屋樓層似乎有越買越低的跡象,今年平均購屋樓層為8.2層,與三年前相比少了1層,且今年各樓層區間的交易,比例最高在4到5層,占整體26.64%,但三年前比例最高是在11到15層,顯示購屋主力從高樓層往低樓層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