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市場買氣旺,買方趕著在一般市場購屋,今年全國1~10月拍賣移轉僅3,389棟,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20.3%,更創下統計以來同期新低。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副理郎美囡表示,利率低較不易發生斷頭潮,且房屋所有人若需售屋變現,以近期市況在一般市場大多能迅速去化,法拍市場的供給不多,移轉自然減少。
買房不容易,即便買了房,還是得面對後續的貸款,根據今年第二季聯徵中心與不動產資訊平台統計資料顯示,全台的房貸期數都呈現拉長趨勢,至少都在24至25年以上、貸款成數也接近8成,近年新竹地區購屋人出現「貸好、貸滿」的房貸趨勢,平均購屋總價也突破千萬元,超越六都的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都會區。
後疫情時代,房價居高不下,長期通貨膨脹影響民生消費信心,根據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發布11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調查總指數為73.33點,較上月下降0.93點,但其中上升指標中幅度最多的是「未來半年購買耐久性財貨時機」反應出房市持續熱絡的效應。
為落實居住正義,各縣市正在研擬「囤房稅」,台北市自2014年起就已施行囤房稅率,台南市則是在今年下半年審議通過,自2022年7月起也會跟進施行囤房稅制、高雄已經表態計畫要實施,希望可以抑制房價急速的飆升;然而各界關注「囤房稅」議題,財經專家阮慕驊囤房稅表示一些看法。
台積電高雄設廠帶動特定區域房價上漲。內政部次長花敬群今(15)日呼籲購屋者,不要只看短期話題,應注意整體結構性風險,包括利率調整趨勢與中國房市泡沫潛在風險。若是有人配合過度炒作不當,讓市況失控,將推出相關配套調控。
美國公債殖利率攀升、中國限電限產影響全球供應鏈,全球經濟與股市都受到多重利空衝擊,加上因疫情影響,原物料大漲、各項運輸成本不斷提高,加深國內外對通膨的預期心理,許多股市資金因而轉向更穩定的標的,都對房地產價格產生直接、間接的推升作用,也讓「買房抗通膨」成為全球普遍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