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打房手段不手軟,近期「囤房稅」被在野黨團均列本會期優先法案,但財政部考量對持有多屋者訂定全國一致差別稅率衝擊層面甚廣,且易衍生爭議,決定不推動囤房稅修法。不過,將督促各地方政府合理評定房屋稅稅基及徵收率,合理化房屋稅負。
大台中不動產開發公會今(24)日舉辦記者會,去年房市推案量達3,334億元,與2021年的3050億相比,年增率9.3%;理事長王至亮表示,觀察整體政經局勢以及打房力度,2022年台中房市走向「量縮、價微揚」格局,多頭走勢不變。
近來高房價凸顯炒房炒地問題,也扭曲居住正義,23日的「房價與稅制研討會」特別邀請多位專家學者參與,永慶房產業務總經理葉凌棋認為「實價登錄2.0」與「房地合一稅2.0」現階段已經出現成效,他指出,如果政府沒有推動,2022年的房價漲幅恐怕更大。但論壇的焦點逐漸指向「囤房稅」,現場多位專家學者一致認為「要真正落實居住正義,必須推動課徵囤房稅」。
科技園區發展題材熱,繼內科及南港後,北投也成為近年發展亮點,除了有華固、長虹等建商積極購地外,也有Volvo、汎德永業等汽車大廠設立旗艦展售中心,就連華碩、中鼎、仁寶及康舒科技等大型企業,也都在北投設置總部大樓,讓去年北投區土地交易一舉衝破200億元。
仲量聯行針對全球主要國家辦公室市場進行調查,美國市場規模前25大的科技公司,自2020Q2至2021Q3期間,新增了約600,000個工作機會,帶領科技業整體員工規模從2020第二季的60萬上升至2021第三季的100萬。倍增的人力需求帶來的辦公空間需求,使得過去六季科技業承租的商辦面積達43萬坪,領先所有產業。
央行打擊炒作再出招,限定建商購地貸款需在18個月內開工。房仲業者皆認為,大型建商因資金充沛,影響有限;小建商則是首當其衝的業者,預估短時間購地速度放緩,購地規模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