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近日降低豪宅認定標準,擴大課稅對象,政策一出掀起討論巨浪,雖然財政部預估僅有四千件受影響,但傳出央行也正評估是否跟進,全國商總主席、鄉林集團賴正鎰今(22)日則大聲疾呼,如果真的同步下修,不僅加稅墊高成本,將來建商為了讓換房者買得起房並順利貸款,只能推出更小坪數,他反問政府「難道要叫大家將來都住鳥籠嗎?」
房地產4大稅收金額成績出爐!其中土地增值稅收745億元,年減近2成,房屋稅稅收近900億元,則為年增4.6%,優於地價稅年減0.3%表現,專家推估,與地方政府近年調高新屋稅基,並針對多屋族加稅息息相關。
財政部近日發布「112年度個人出售房屋之財產交易所得計算規定」,下修豪宅定義門檻,引發廣大討論,專家即指出,許多民眾相當恐慌,不過,要釐清的是,這只針對在房地合一取得之前適用舊制的屋主,並發現標準擴大後,以台中增加456件為最多,高雄與新北分別增加211%與210%幅度最大。
近年政府積極推動都更危老,加上民間對於都更接受度逐漸提高,根據內政部最新資料2023年全國拆除件數為1345件,高達4559宅,面積則有22.8萬坪,足足是8.2個小巨蛋,其中以北市宅數與面積為最多,新北宅數與面積成長率最大,高雄則在件數成長頗為耀眼,不過專家即指出,近年建商在造價與時間壓力下,不再執著要整合完整基地,多數選擇直接排除異議戶,以達到快速興建交屋的目標。
零售業表現可作為民間消費強弱的重要觀察指標,據經濟部統計資料顯示,2023年台灣零售業表現仍有成長,去年總營收達4.57兆元、年增6.9%,不過相較於2022年年增率全面翻揚,2023年則呈現各有消長,其中量販店與資通訊及家電設備業不增反減,非店面零售、電子購物、藥妝業年增幅都遜於2022年,反映出消費結構的變化,店面市場行情也隨之復甦,出現回溫訊號。
內政部公布外國人來台購置不動產數據,2023年外國人取得建物為1042棟,數量為房地合一上路後新低,僅優於房地合一上路當年,更為近7年以來的交易量新低,年減約13%,此外,取得土地所有權表現也不佳,比前年減少7.8%,專家指出,政策與地緣政治為量縮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