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實現 2050 淨零排放的承諾,政府計畫在 2024 年底正式啟動碳費徵收,原先規劃的徵收對象包含電力、鋼鐵及石化業等高排放產業,但據了解,政府有意將「商辦」、「醫院」也將被列為未來的徵收重點,對業者有可能帶來直接成本壓力,也讓市場因應未來通過綠建築與節能措施分擔減碳責任。
知名連鎖咖啡品牌「黑浮咖啡」,11月被爆陷入財務危機、欠薪風波,當時大批消費者擠爆店家搶消費,要花光預先儲值的金額,集團品牌於11月22日公告暫時停業,不過,位於台中七期、惠中路上的集團旗下品牌「奎克咖啡」近日已低調復業,餐點品項、營業時間皆縮水,消費者聞訊紛紛趕來,「不知道何時又會結束營業,趕快把儲值金花光。」
時序入冬,正是鍋物餐廳大發利市的好時機,曾在文心路四段、綏遠路口,中捷綠線文心崇德站附近,經營超過8年的「小蒙牛頂級麻辣養生鍋」,2022年因租約到期退場,原店址隨即迎來下家,但卻遲遲未能開業,導致該處店面意外閒置至今,已超過32個月,店面外觀被塗鴉客入侵,圍籬也貼上「此處有錄影監視」的警告標語,但現址看起來仍是聞風不動,讓附近居民議論紛紛。
知名投資客「東區劉媽媽」在台北忠孝復興捷運站旁的三角窗店面,月租金最高曾來到100萬元,因而獲得「店王」之稱,不過在原房客雄獅旅行社搬遷後一度空租、爾後降價租予特賣會使用,如今疫後旅遊業大復甦,再重新迎回大房客,雄獅更斥資近2000萬元打造數位智能化門市,今(2)日宣布霸氣重返東區,看好這裡的客群含金量高,也透露租金為60萬元。
台灣每年醫美市場產值超過600億元,帶動醫美診所持續崛起,近期包括勤美草悟道商圈、公益路等指標店面都被醫美診所拿下,掛起醒目招牌,取代原有的餐飲業、零售業,佔據商圈顯著位置,其中,公益路原薄多義餐廳改由醫美集團光澤診所進駐,且整棟將採取複合式經營,除醫美診所外,還將有中醫診所、美容SPA業等,規模更為擴大。
隨著租屋市場持續升溫,各區域國稅局加強對個人房東租賃所得的查核,以確保租稅公平。財政部高雄國稅局日前通報多起漏報案件,不少持有多屋的房東因未如實申報租金收入,除了補繳稅款外,還面臨罰鍰,最高可達漏稅額的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