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調統計,下半年大環境變數愈增,建商加緊推案腳步,以免夜長夢多,預售推案量看齊329檔期,7月新案推案量破1200億元,較6月增300多億元,待售建案數卻持續下降,也印證買氣持穩,議價空間更低。
北市老屋高達7成,更宣布進入大都更時代,而北市府也在今年3月4日起修法放寬老公寓「增設電梯補助」申請資格,民眾可以視需求選擇管理委員會、管理負責人或單棟建築物所有權人過半數同意選定代表人向臺北市都市更新處申請補助,目前已有首件以單棟建築物選定代表人申請「增設電梯補助」,並於8月8日核准通過,核准補助金額為300萬元。
台北市屋齡逐漸老化,整體平均屋齡已達 36 年,居全台六都之首。新北住都中心首件跨縣市的公辦都市更新案將於 8 月 15 日舉辦「臺北市文山區興隆段三小段 31-11 地號等 11 筆土地公辦都市更新案」招商說明會,這也是新北住都中心首次承擔跨市更新計劃的重要一環。
相較其他五都近年價量俱增,台北市價量漲幅顯得較為鈍化,不過,據台北市地政局公布今年7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資料,全市買賣移轉棟數為2,953棟,較去年同期增加30.2%,亦較6月成長12.8%,尤其大安區及信義區增幅顯著,專家推測,與股市獲利及抗通膨購屋需求推升有關。
高雄產業、區域大建設正如火如荼,今年上半年高雄失業率更為六都最低,高雄市長陳其邁表示,台積電及國際大廠進駐,將擴大就業人口,並指出隨著AI產業鏈發展,未來會有大量就業人口進駐,不少建商即看準未來發展,加碼進場購地推案。
去年7月有史上最強的打房政策《平均地權條例》上路,尤其禁止預售屋任意轉讓的規範,一度讓預售建商與投資客群人心惶惶,如今政策上路滿周年,據市調最新統計,預售屋開價不跌反漲5%,專家更指出,打不退買房抗通膨的信念,房價續漲恐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