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行史上最嚴的限貸政策下,各購屋族群應因應新挑戰。首購族在「真首購」優惠政策下可把握機會;換屋族則應合理規劃資金;多屋族與投資者面臨更高持有成本,應考慮重新配置資產。專家提醒,謹慎評估財務狀況,才能避免未來承擔過高貸款壓力。
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針對多屋族與投機客祭出嚴格措施,帶來睽違 8 年的買方市場。隨著房價和交易量回調,專家認為這將為首購族和自住需求者創造進場良機。在利率上升、房市供需調整的背景下,買方有更多機會以合理價格購入優質物件。
房價還能撐嗎?銀行房貸水位拉「緊」報加上第七波房市管制措施,房市瞬間降溫,交易量大幅縮減,不過觀察實價登錄,對比歷次央行推出房市管制措施前後的房價變化,數據顯示,過去六波房市信用管制,房價上漲與下跌各出現3次,但從長期趨勢來看,房價整體仍然持續上揚。
被視為「房市反指標」的拍賣移轉量,近期出現攀升,據內政部統計數據,全國今年前三季拍賣移轉棟數達2,928棟,比去年同期成長約一成,其中新北市區域法拍量更大漲達九成,專家指出,央行今年以來相繼推出第六、七波信用管制措施,且皆劍指多戶、投資族群,令部分區域法拍量體出現攀升。
立委王世堅今(30)日在立法院財委會中,強烈批評公營行庫低利貸款,縱容建商長期養地、不動工,助長房市投機。他指出,目前八大公股行庫對建商逾期未動工的土地貸款餘額達 2,116 億元,其中光土地銀行一家就達到 1,173 億元,占比超過一半,根本加劇了台灣房地產市場的不平衡,導致房價持續飆升。
央行 9 月推出史上最嚴厲的第七波打房措施,僅對無房且無貸款記錄的首次房貸民眾可享有寬限期優惠,推出近 1 個月時間,央行總裁楊金龍在 17 日的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上表示,這項措施的成效尚需時間觀察,打房政策無法立即見效,但可抑制國內房市過度炒作。他強調,政策的重點是避免預期心理蔓延,尤其是民眾對房價持續上漲的期待。一旦這種心理加劇,將刺激購屋需求,最終可能導致房市泡沫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