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行之有年的預售屋買賣方式,用先付訂金、分期付款等方式,預先購買尚未完工的房屋,先售後建的方式雖降低頭款壓力,但也衍生許多買賣糾紛,近年也因房市熱潮,而成為炒作目標,近日就有學者建議應廢除該制度,或以政策導回正軌。
日前行政院會通過「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接著將送立法院審議,打炒房五重拳,受外界高度矚目。有房市專家認為,如果繼續下重手,將對市場造成後遺症,可能會有多殺多、爛尾樓、換屋客受害等負面效果,市場恐怕將形成建商大者恆大的寡占事業。
預售屋是不少首購族的優先選擇,市場推案量也大,但根據內政部統計,去年全台開工宅數不僅未創新高,反而較2020年減少近3,500宅。專家提醒,建商在工料雙漲及缺工壓力下,可能導致工期延長,提醒民眾在買預售屋時,要慎選建商,若不幸倒閉,房子可能成為爛尾樓,不可大意。
內政部於昨(9日)部務會報通過修正草案,全面限制預售屋及新建成屋換約轉售;嚴懲炒作最高處三年徒刑或併科5,000萬罰金;同時要求預售屋解約須30日內申報登錄、管制私法人購屋將採許可制並於五年內不得移轉、建立檢舉獎金機制等。房產趨勢専家李同榮評論內政部針對預售市場紅單亂象出重招,認為方向正確,倘若要看出成效,還需要三個關鍵點。
遠東航空董事長張鋼維涉嫌掏空遠航公司資產,其遠航名下被查封資產仍陸續遭拍賣,其名下位於淡水小坪頂的建案「環遊郡」再被法拍,以及位於士林天母一處商場、內湖一小塊空地也遭查封,總底價約17.56億元,預計分別於11月1日、11月3日執行一拍。
新店家樂福商圈旁一塊近3000坪基地因建商落跑,成為閒置30年的爛尾樓,因產權複雜,成為在地知名「爛尾樓」。8年前建商「合環建設機構」聯合「大陸工程」以及「日商大林組」營建攜手介入整合完成,將打造2棟42層住宅大樓,開價8字頭,預計最快4年完工,總銷近200億元,最快今年9月對外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