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院會26日三讀通過「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修正,主要增訂經認定有危險的公寓大廈,一律限期成立管理組織,中央並匡列經費補助地方政府辦理輔導工作,屆期經輔導仍未成立,每戶最高可處新臺幣20萬元罰鍰,並得按次處罰,另授權地方政府可於必要時指定管理負責人,以強化公寓大廈的安全維護及管理。
都會核心區發展飽和,城市沿著交通動線向周邊擴張成為必然趨勢。以雙北都會區為例,台北市中心與新北第一環雖然生活與商業機能最發達,但居高不下的房價正迫使人口不斷外移,讓地理位置居中,且具備「微型城市」發展格局的大林口特區,成為近年承接最多外移人口的房市最大亮點。
台灣邁入高齡社會,台北市更在1月底正式成為六都中第1個超高齡直轄市,平均5人就有1人超過65歲,而北市也是六都中,住宅平均屋齡最大者,有超過七成住宅屋齡超過30年,平均屋齡達36.2年,以全台來看,則為澎湖平均屋齡最大。
中央銀行第一季理事會17日登場,市場高度關注央行是否再祭房市管制措施,過去央行總裁楊金龍曾多次表示「還有調整的空間」,也就代表過去實施的打房政策,效果未現,再加上「囤房稅」確定不推動後,央行再出現第六次出手打房的可能性增加。
政府打房手段不手軟,近期「囤房稅」被在野黨團均列本會期優先法案,但財政部考量對持有多屋者訂定全國一致差別稅率衝擊層面甚廣,且易衍生爭議,決定不推動囤房稅修法。不過,將督促各地方政府合理評定房屋稅稅基及徵收率,合理化房屋稅負。
六都房市熱,但人口成長卻在去年出現社會增加人口全面負成長的狀況,這是近11年以來未曾出現的狀況。遷入人數不敵遷出,台北市的遷入人口甚至不及遷出人口的一半,業者推判六都的高物價與高房價,恐怕是推離民眾持續定居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