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鄰居的屋簷、雨遮佔用土地,嘉義一名婦人不滿提告,怒求 1180 萬餘元賠償,理由包括土地損失、租金補償,甚至因「精神痛苦」索取慰撫金。不過,法院最終判決,鄰居僅須賠償每月 29 元,直至拆除違建結束,金額與婦人當初的求償相差十萬八千里。
樓上房客夜間放水、搬家具,聲音高達69分貝,住戶求償12萬元。法官認為聲音未超標,未達影響居住安寧程度,判決駁回。日常生活聲響如何界定?噪音管制標準成關鍵!
拜科技所賜,現已有APP共享平台能讓居家修繕、裝修免出門,就能夠找到專業師傅來家裡施工,叫修APP正改變大眾找師傅的方式,不過住宅消保會顧問吳翃毅博士就提到,這樣的方式看似又快又便利,實則有隱藏性問題,「這些承攬項目及報價約定都很模糊,若出現糾紛,對消費者來說根本毫無保障。」
一位民眾因樓上鄰居家糞管滲漏水及施工不當,導致自家浴室天花板漏水潮濕,長期忍受霉味與異味。經法院調查鑑定,認定為樓上鄰居未及時修繕所致,最終法官裁定5樓屋主需容許4樓屋主進入修繕,並支付賠償63萬1111元。
在日本高達九成以上家庭使用的「整體衛浴」,台灣現正積極推廣中,由於台灣地震頻繁,易發生結構性或水管受損、漏水,「漏水」問題更高居購屋消費糾紛之首,創會籌備會主任委員黃世孟教授分析,傳統衛浴系統常因管路老化或安裝不當而導致漏水,不僅影響居住品質,更可能造成財產損失與住戶糾紛。
新北市三重建案「莘聖沐光居」6日在開挖地下室時,因地下水位監測落差3米疑似水流倒灌,造成兩側184號、190號,地基不穩傾斜、龜裂,晚間8點45分184號更無預警倒塌,所幸無人傷亡,目前兩側皆已拆除清理中,並於今(7)日下午2點30分召開協調會,據三重區公所統計,一共已疏散撤離106戶、27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