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對等關稅讓股市一片綠油油,台股加權指數大跌超過2千點,營建股也幾乎全數跌停,這也讓急凍的房市,信心面大受打擊,建商則坦言,尤其中高總價產品,更受經濟面牽動而難樂觀。
發生在2022年3月6日、震撼全台的中區興中街大火,事隔三年,如今房屋現況曝光,該建物為償還債務,已落入法拍程序,從2024年2月首拍的底價7710萬開始,一路流標,下月即將進行第六次法拍,底價也降到3163.2萬元,換算單價僅8.09萬元,較一年前首拍的底價7710萬元,跌幅超過五成!
央行加強金檢之下,銀行內控標準也提高,觀察聯徵中心去年房貸授信狀況,樣本數從第三季的4392件,到了第四季減少至2784件、季減36.3%,在房屋鑑估值和建物面積也都下滑,唯一上升的是貸款利率!專家建議,今年有意購屋的自用族群,自行評估收支比先以50%來估算,核貸機率與條件才會比較高。
近年來,台南市與高雄市逐漸出現「小宅化」的顯著趨勢,反映出房價高漲與生活成本升高的壓力。根據內政部統計數據,2024年第一季,台南市平均購屋面積僅約36.38坪,較10年前縮減4.26坪,減幅達10.5%。同時,高雄市情況更為嚴峻,第三季平均購屋面積僅剩32.98坪,對比10年前縮小了13.81坪,縮水幅度高達29.51%。在此趨勢下,如何在有限的空間中提升坪效,成為購屋族的新關鍵。
央行近期向立法院提交「不動產信用管制措施檢討」報告,強調過去幾年打炒房政策已帶來五大成效,包括房市降溫、購屋預期心理下降、無自住貸款優先、金檢 160 次,以及降低金融風險。然而,房市專家李同榮直指,這些「成效」實際上只是政策與市場脫節的結果,交易量萎縮、房價背離、銀行放款受限等問題,反而讓市場更扭曲,房市的長期健康發展令人憂心。
中央擴大租金補貼計畫即將達標,但內政部國土管理署警告,若立法院不盡快解凍預算,補貼經費可能 11 月就會用罄,影響全台 75 萬戶租屋族,立法院內對此問題看法分歧,國民黨與民眾黨強調預算凍結是「監督手段」,民進黨則批評這將使弱勢租屋族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