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台中不動產開發公會今(24)日舉辦記者會,去年房市推案量達3,334億元,與2021年的3050億相比,年增率9.3%;理事長王至亮表示,觀察整體政經局勢以及打房力度,2022年台中房市走向「量縮、價微揚」格局,多頭走勢不變。
金管會打房出招!未來民眾想貸款買第三房,恐怕難上加難。銀行局17日宣佈,即日起拉高全體銀行不動產授信風險權數,共有五大項,包括法人購置住宅、個人第三戶、土地融資、餘屋貸款、及工業區閒置土地抵押貸款,全面拉高1~3倍不等,其中土融和工業區貸款拉到200%最高、被視為較高風險性資產。其中針對個人購置第三戶(含)、住宅在商業區、工業土地要辦理房貸,將用更嚴格的資本監理要求,銀行若多放款這類貸款,恐怕未來要增資,影響承做意願,未來恐更趨謹慎,甚至可能縮手。
央行去年12月以來,已經第4次出手,展現對金融機構控管的決心,有助銀行降低授信風險,但近期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仍高,為強化管理銀行信用資源,避免流供囤房、囤地之融資,只好再祭四大限貸。對投資客來說,不僅貸款成數受到影響,連小型建商不能養地,只要購地取得,就要趕緊開發。
中央銀行今(16)日召開第4季理監事會議,再祭第四波房市信用管制措施,重點主要擺在降低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並針對囤房與囤地進一步限縮貸款成數。專家認為,央行此舉已對槓桿操作過大的投機客帶來資金壓力,若搭配相關部會近期的打炒房措施,殺傷力將相當大。
台灣房價不斷高漲,多屋族的房子卻越買越多,房產集中化狀況也持續惡化。根據財政部統計2015~2020年空屋數量突破歷史新高,巢運今(16)日召開記者者痛批政府勿再麻木不仁逃避問題,儘速研擬提出囤房稅方案。
內政部公布最新一期2020年下半年低度用電住宅(空屋)及新建餘屋統計,全國低度使用住宅比率為9.96%,為自2009年統計以來首度降至10%以下,而新建餘屋部分,2020年第4季為6萬9,581宅,為近4年以來新低,專家指出,新建餘屋逐季減少主要原因在於預售屋銷售太快,需求量過強,導致市場出現缺貨的狀況,這趨勢也延續到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