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台北房市在建商紛紛讓利下,前一波多頭時期已經「絕版」的2字頭房價,如今又再「重現江湖」。
自2014年房市開始下修以來,以讓利為訴求打響知名度的大台北新5大重劃區,無疑是激發自用買氣、加速房市築底的最大推手,然而,5大重劃區雖然看似各具發展優勢,實際上仍潛藏開價偏高的問題,在購屋首重CP值的年代,究竟誰才是價位合理,未來又有增值空間可以期待的房市明日之星?
新竹房市因為其特殊的高所得、均質化買盤結構,在北台灣預售市場,新竹以三房產品為主力規劃,與北、北、桃以二房產品高比重不同;據住展雜誌調查,今年北北預售市場二房約推出2,100戶,但三房約1,200戶,維持約近2:1的比重,不過新竹預售三房則有近六成的高比重。
天龍國快被追過!新竹科園區加持下,讓居民收入高、消費力也高,不只家庭消費支出為全國二、三名,緊追在北市之後,就連房市交易量增長幅度、價格止跌度都超越北市,雖然蘊含高消費的實力、房價2字頭與北市相比親民許多,房貸負擔率也只需北市一半。
外圍利多發酵,據最新《臺中房市分析月報》指出,台中外圍受花博議題,不動產回溫明顯,包含后里、豐原等都有不少新屋交屋潮。專家指出,近期進場買房的民眾購屋預算主力總價500~1000萬元,台中外圍首購區段多屬千萬元以內,又有利多帶動,交易買氣明顯增加。
台中因鐵路高架化、台74線、捷運等建設議題,讓今年房市買氣熱,10月房屋交易量更是引領六都,月增幅3成,不過令人驚奇的是熱區竟也大洗牌,交易冠軍改由太平區奪下,推估除了受惠於便利的交通建設外,再來9月增加萬人的人口紅利、以及房價1字頭相對親民,吸引不少人於此處置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