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地權條例昨日初審通過,民眾期盼房價能因此而下調,對此永慶房產集團業務總經理葉凌棋今(22日)日分析,2023年在經濟景氣不明朗、房市政策、市場超額供給與總統大選四大變數下,房市預期將是「價跌量縮」,房價則是在雙北以外,過去的暴漲區,價跌至少5~10%,他也呼籲賣方想成交價錢降一成,回調到2021年較可能成交,也鼓勵買方勇敢出價。
金管會12月初發函銀行公會,提示兩大監控「炒房團」機制。一、各銀行須定期篩選一段期間全行房貸戶,分析是否有短期內利用同一ATM存錢到不同帳戶,二、對ATM存入多帳戶繳息的異常交易,再輔以ATM影像調查,全力揪出炒房團。公會最快將在本周轉知各銀行,並要求將此監控和查證防範機制列入各銀行內部自行查核事項與風控系統;換言之,一旦被抓到違規,恐遭記點或懲處。
獵地王興富發(2542),手上土地庫存仍滿手,庫存面積還有4.3萬坪,總銷面積達37萬餘坪,推估總銷金額近2千億元,興富發表示,650萬~1400萬的房子占了成交比的六成,因此指出這即是剛性需求所在,未來也將以此為推案指標,認為明年房市會是「價漲量穩」格局。
房市傳統旺季仍然旺季不旺!國內主要房仲業者今(30日)日分別公布內部門市成交量,呈現年月雙減狀態,月減幅4%~5%,但年減幅則從11%~36%,下半年著實降溫有感,買氣明顯轉弱,專家則提醒,在物價、房價高漲的狀況下,銀行放款也趨嚴,民眾購屋態度轉趨審慎、保守,建議有意售屋的屋主,應適度調整價格,才能增加成交機會。
往年10月為房市交易旺季的開端,但今年民眾消費信心降低,購屋也轉趨保守觀望,讓房市呈現旺季不旺,各大房仲業者今(31日)日紛紛公佈內部成交業績,永慶房屋、台灣房屋、中信房屋皆呈現微幅縮減,分別為月減1%、3.3%、3.7%,僅住商機構量增4%,但對比去年同期,大減了37%,買賣雙方價格認知仍有不小距離。
今年進入升息循環,購屋成本跟著增加,推升了低總價小宅的買氣,今年上半年,15坪以下的小宅交易,北市最大宗,平均每4筆交易,就有1筆買小宅,連帶中南部也在房價一去不回頭下,使得民眾只能縮小購屋坪數,建商推案也因應需求,多朝小宅化規劃,專家則提醒,入手前要先留意銀行貸款成數是否能符合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