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量囤房稅衝擊層面廣,財政部已確定不針對囤房稅修法,而是交由地方政府自行決定,然而,台中市政府今日拍板定案「台中市房屋稅徵收率自治條例」修正草案,不僅持有4戶以上將被課以3.6%最高稅率,針對預售建案的3年銷售期大限也未放寬,有業者認為,在中央打房、地方加稅的雙重夾擊下,將對中小型建商帶來莫大衝擊,呼籲市府能再審慎評估。
政府打房手段不手軟,近期「囤房稅」被在野黨團均列本會期優先法案,但財政部考量對持有多屋者訂定全國一致差別稅率衝擊層面甚廣,且易衍生爭議,決定不推動囤房稅修法。不過,將督促各地方政府合理評定房屋稅稅基及徵收率,合理化房屋稅負。
內政部2021年底修正《平均地權條例》及《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五大修正重點包括限制換約轉售、禁止炒作行為、解約應於30日內辦理登錄申報、管制私法人購屋,最後就是建立檢舉獎金機制。對於內政部的一再出手打房,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總會理事長林正雄建議中央不應用過於嚴苛的手段打房,目前只需要在稅收部份做好,就已經是善盡管理之責。
房價飆升,炒房絕對是主要禍首,內政部去年底宣布修正《平均地權條例》及《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包括「禁止炒作,刻意製造假象,引起民眾恐慌,造成交易安不安」、「全面限制預售屋換約轉售」、「私法人購屋採許可制」、「新增解約申報登錄」及「建立檢舉獎金制度」,每項均有罰則與限制,若違反以上條例,將予以處罰。
疫情讓去年國際來台人次剩下疫情前的1%,從高峰時的1,186萬人次,衰退至14萬人次,嚴重衝擊國內的觀光產業,近期像是西華等老字號飯店、國際觀光商圈的店面市場,已出現包括「關店潮、轉手潮與改建潮」三大現象。光台北市2020年以來,累計已有八間飯店申請危老改建核准。
為抑制炒房現象,財政部日前表示,2021年7月推動房地合一2.0開始,企業房地合一稅率從原本「併計營所稅」改為「分離課稅」,來因應稅制調整;財政部將預告修正施行細則,讓企業房地合一稅列入台版最低稅負制減項,避免企業因投資不動產而落入最低稅負課稅情況,預計2月底開始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