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推動的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雖未直接針對都市更新案設限,但其不動產授信總量管制及八大行庫千億減貸計畫,已對都更案資金管道產生巨大影響。銀行高層透露,由於限貸令持續加壓,銀行在不動產相關業務的資金分配越來越謹慎,許多自主更新案因無法取得融資而進退維谷。
房貸限貸令沸沸揚揚,儘管央行、金管會、財政部都在昨日同步強調,並沒有要銀行限貸,實則拉長審核時間、延後核撥時間,不過據央行公布7月五大銀行,包括台銀、合庫銀、土銀、華銀及一銀,新承做放款金額與利率,購屋貸款衝到1217億元、年增116%,寫下該數據公布30年以來的單月新高。
針對各界關注「新青安」貸款是否有投機、炒房之虞,財政部今(16)日公布各銀行初步清查結果,涉有出租情事有1,332件,人頭戶有170件,總計1,502件涉違規,不過僅佔整體貸款戶約2.3%,市場專家則認為,此舉僅是透過殺雞儆猴,讓購屋人不至於浪費政府美意,對於房市實質影響有限。
財政部近日公布「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精進方案」(新青安貸款)首波查核結果,發現共有 1502 件違規案例,其中包括 170 件人頭戶及 1332 件違規出租案件。這次查核主要針對 2023 年 8 月 1 日至 2024 年 3 月 31 日期間核准的貸款案件,並根據銀行公會的「防範投資客炒房及人頭戶申貸機制」進行篩查。
行政院部宣布,將對新青年安貸款進行優化,並一次性調整限貸金額,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此次調整旨在提升青年購屋的可負擔性,並將徹查任何形式的誇大推銷及團購亂象,以確保市場秩序和公平交易。
去年 8 月上路的新青安貸款,刺激自住買盤出籠,但卻衍生出房市過熱,還有人頭戶等問題,為了防止投資客,利用新青安貸款,先出租、再轉售,內政部與央行等跨部會,將出手打炒房,要求公股銀行,精進貸前審查、貸後管理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