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農曆年後雙北房市買氣明顯回溫,來電與成交件數同步攀升,太平洋房屋林治弘觀察,許多自住型買方不再觀望,因房價未跌反而讓觀望族決定進場,顯示房市最大支撐來自自住客。自住需求來自租約到期、學區規劃、家庭結構變動等,購屋動機長期存在且不會消失。實務案例如婆媳問題促成購屋、由租轉買者當天成交、老屋換新屋等皆反映真實市場需求。林治弘提醒首購族應看總價是否負擔得起,不應僅聚焦單價;而換屋族需先盤點資金與原屋交易狀況,避免錯失入手機會。他亦指出銀行對一年內再次交易案件貸款設限,影響投資客出手節奏,因此投資人應轉向長期持有、穩定收租模式,順應市場轉型。整體而言,專業仲介角色在於協助買方規劃後續人生階段,讓購屋不只是成交,更是為未來做準備。
台北捷運局今舉行招商說明會,總投資金額達 33 億元的捷運萬大線兩大共構基地「中和站捷 2」及「連城錦和站捷 4」,即日展開第二次招商,吸引眾多投資人關注。捷運萬大線第一期工程已接近尾聲,並預計於 116 年通車。屆時,中永和居民無需再為通勤費時煩惱,進出台北時間將縮短至 14 分鐘,大幅減少近一半的交通壓力,並進一步刺激周邊房價飆升潛力。
台北市房市進入寒冬,根據地政局最新資料顯示,11 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僅 1,977 棟,年減 19%,月減 12.3%。與去年同期相比,台北市今年前 11 月累積移轉 27,460 棟,雖整體仍增加 33.8%,但近幾個月交易量直線下滑,反映出市場因信用管制等政策逐步降溫。
房市近期趨勢轉向,特別是在央行打房政策與交易量逐步萎縮的影響下,台灣多數地區房價預期將進入下修階段。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預測,2024 年第四季房市有望由多轉空,成屋市場預估房價跌幅約在 9% 至 12% 之間,且區域性差異將愈發明顯;「台北」與「桃園」作為七都中「抗跌」代表,具有強勁的抗跌優勢,而在房市低迷的背景下,高科技進駐園區、高鐵軌道經濟特區與高度成長商圈等「三高」區域有望維持穩定,成為購屋者的「避風港」。
台北房市保值區域除捷運站點周邊,大型綠地也是房價保證,觀察北市十大公園周邊房價,近一年皆有漲幅,漲最多的是中山區花博公園周邊,近一年房價成長近1成7,均價已站上9字頭,十大公園中,僅萬華青年公園不漲反跌,均價跌至6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