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房市歷經一連串政策效應,最後由囤房稅2.0收尾,從對建商土建融貸款、銀行金融條件、平均地權及稅務等各種縮編動盪後,房市仍回歸到基本盤,就連土地交易量也冷靜許多,中小型建商縮手、大建商緩步調整,這些從高雄最新統計去年開工數量及總銷售額中都能察覺端倪。
顏炳立 3 日記者會中直指,「現在說房價不會下來的都是仲介、公會理事長,說市場好,是因為建材漲、缺工、碳稅」,量縮價漲,炒作意味比較高;內政部回應,房價成本包括土地成本、人工成本、原物料成本等,徵收碳費對建築成本影響不大,呼籲業者,不要以碳費徵收為由哄抬房價。
2023年房市「上冷下溫」,六都地政局今(2)日陸續公布12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六都交易量合計2.3萬棟,為2023年唯二突破2.3萬棟的月份,也是全年單月最佳表現,而六都全年交易量23.6萬棟,雖創四年新低,但量縮幅度收斂至3%,其中台南市表現最為亮眼,較2022年成長8.1%,是六都中唯一交易量成長的都會區。
「我們是最委屈的行業!廠商賣不出去了,還要繳囤物稅,這不合理!」台灣省不動產開發公會聯合會理事長黃啟倫直言,現在選舉期間,唯一被打壓的業者就是我們,麗寶集團董事長吳寶田也感嘆「囤房稅2.0」對建商不公平,「選舉後應該要找政府好好溝通討論」。
「囤房稅過了,租金一定漲!要趕快去買房」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總會理事長林正雄今(27)日表示,囤房稅2.0太急就章的通過了,而綠色通膨也會讓未來5年內房屋營造成本會增加15%以上,預估未來5-8年「房價還有20%漲幅!」呼籲政府應補貼加碼、鬆綁管制與加強獎勵引導。
今年房市買氣如何?據市調統計,2023年全台總銷金額仍爆出2.08兆元巨量,年成長7%,創有統計以來新高,已為2019年以來逐年增量成長,專家直言,各縣市買氣每次問,建商都說很好,但其實今年是「坐雲霄飛車」,漲最多的是台北,因指標大案把房價平均值往上拉,預期價漲、量縮現象將成為常態,明年只會「比今年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