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台灣居高不下的房價,民眾買房負擔日益沉重,淡江大學產經系教授蔡明芳直指金融監管單位應該負起最大責任,形容「金管會的責任其實比央行更大」,是房價居高不下的幕後推手。他批評公股銀行持續以低利大量放款給大型建商,面對建商囤地與囤房時卻未嚴格執行貸款管理,導致銀行不動產放款集中度高達 37.1%,讓央行祭出的限貸令成效不彰。
央行此次雖然並未再祭出房市新一波政策,以「金檢」取代第八波管制,但在房貸水位仍滿下,市場對於房貸資金需求仍很殷切,統計顯示,2022年全台預售賣了近1.3兆,2023年賣逾1.7兆,到了2024年則賣近2.4兆,光是近3年預售新案就賣了約5.4兆,推算即使扣除交屋償還的土建融金額,未來市場所需的房貸資金數量仍驚人。
央行第七波打炒房政策發威,銀行放款緊縮,房市買方觀望氣氛濃厚!土地銀行董事長何英明 18 日坦言,在市場推案量仍大、買方持續觀望的情況下,房價不至於大幅崩跌,但有機會下修 5% 到 10%,幅度屬於正常範圍。他透露,目前土銀約有高達 1600 億元的房貸等待撥款,其中 7 至 8 成來自新青安或首購族群。
建商開工量多寡可視為房市風向球,據內政部資料顯示,2024年全台住宅類開工宅數12.7萬宅,創下近5年以來最低,尤其六都中以新北市下滑62.9%最多。專家認為,歷經多年房市多頭,建商手頭仍有大批餘屋待去化,加上去年央行動作頻頻,因此開發商暫緩開工腳步暫避風頭。
2024年推案量前十大建商,呈現大洗牌,前十名不再是北部建商的天下,寶佳、興富發去年推案量仍逾千億元稱霸,寶佳更是一口氣推出約8500戶,總銷高達1858億元,穩坐冠軍,而隨著中部產業及房市起飛,富宇、聯聚及豐邑等「台中幫」開始嶄露頭角。
「建商在新的一年一定會面臨到分戶貸款排隊的現象,這是必然的!」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今(9)日直言,建商無法回收資金,現金流大減,在新的一年不會再買地,預估土地市場會降溫50%,並且熱度退燒下,不管是蛋黃區、蛋白區土地價格會跌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