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內政部統計,2019年第2季全國住宅價格指數微漲,6都中僅臺北市較上季下跌,其餘5都價格均上揚,此外,房價負擔比部分,北市已連續3季上揚,專家表示,不少都會區房價都已創下歷史新高;而學者認為,中南部房價已漲不知多少倍,已從「區域性」的負擔不起,蔓延成「全國性」的負擔不起。
現代人買房常從網站搜尋開始,在勾選心儀想買的區域後,再逐一篩選物件、實際去看屋。根據信義房屋統計官網今年1~7月雙北市熱搜行政區,新北市板橋、新莊、新店區依序為造訪數前3名,第4名則是台北市文山區。
根據內政部地政司統計,全台前三季移轉棟數已達21萬棟,接近22萬棟水準,已達近5年同期新高,業者分析,顯見今年房市已觸底反彈,在自住買盤支撐,台商回流、建商積極推案等利多,估計今年全年交易量有望破29~30萬棟,房市交易量回溫7~10%。
總統大選議題將近,但在房市旺季下,五大房仲10月內部交易呈現爆發性成長,全台區域均明顯增長,房仲業者分析,選舉影響有限,在自住需求進場,年底旺季穩定表現前提下,第四季表現相對樂觀。
人口紅利是影響房價的因素之一,根據內政部戶政司及實價登錄交叉統計,全台人口密度最高前10名行政區,新北市永和區奪冠,每平方公里就有近4萬人居住,而前三名行政區,近三年房價全部上揚;業者分析,人口密度高的地區生活機能佳,重大交通建設多,但相對的,生活空間品質也較其他區域表現差。
知名商圈店面價格走弱似成趨勢,根據內政部實價資料顯示,今年8月揭露1筆位於師大夜市巷內的店面,店主持有2年賠售千萬,房仲業者表示,師大商圈有學生族群及住戶支撐,人潮並不少,但因種種因素讓住戶與商家關係緊張,導致商家在師大商圈設店難免疑慮,進而影響價格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