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被已建築完成基地包圍的小型危老建築基地重建,內政部今(22)日部務會報通過「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建築容積獎勵辦法」修正草案,增訂重建計畫範圍內,建築基地未達200平方公尺,且鄰接屋齡均未達30年的合法建築物基地者,給予基準容積2%的容積獎勵,以提供誘因,加速危老建築物重建,改善民眾居住安全。
近期台中房市交易熱絡,吸引大型建商天價獵地,不僅持續推升地價與房價,也讓在地建商陷入兩難困境。一名建商指出,目前台中市區的土地價格已經遠超出市場可接受的推案價,更與一般民眾能負擔得起的房價愈來愈遠,中小型建商一來資本不夠雄厚,二來創價能力有限,未來生存空間恐遭嚴重壓縮。
後疫情時代,網上看房先做功課研究成主流,根據數字網統計第二季點閱數破3,400萬次,創單季最高,且調查線下建商推案狀況,未受疫情影響,全台第二季全台新案總銷成長近1成,開價也同步成長,新竹縣市開價成長幅度為七都最高,業者分析,低利環境加上營造成本上漲,讓建商大膽開價。
危老條例猶如都更特快車,整合、開發時程大幅縮減,使開發商爭先恐後申請,雙北市危老申請件數就佔全國8成,不過,有建商指出,儘管申請危老案誘因大幅提高,但條例仍有不足,加上有建蔽率、容積率上限等問題,呼籲政府應放寬法規,針對改建者,解除容積限制,提升改建誘因。
全台竟有20個行政區,出現「房價倒吊」新屋比中古屋便宜!根據數字網統計6都新建案與中古大樓成交價,發現北中南均有新案成交價低於中古屋的區域,最高有2成5的價差。業者分析,建商殺紅了眼,新案大打讓利價,祭出低總價、低自備等優惠方式吸客,進而擠壓中古屋行情。
政府力推危老重建,近期確實讓30年以上老屋交易加溫,價格也微幅上揚,有趣的是,土地持分大、超過50年的「超高齡」老屋,均價卻從危老條例上路前後的逼近百萬元,慘跌到僅剩6字頭,專家分析,除了因超高齡老屋的交易量少、均價易受個案影響之外,也與「繼承者們」不願再長期持有,儘早處分資產的心態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