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氣氛轉冷,市場出現大量「平轉」、「急售」、「賠售」的預售物件,投資客紛紛拋出廣告,標榜「出價就談」、「低於市場價」等吸引字眼,讓不少購屋族心動。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分析,這波「平轉潮」的核心原因就是市場看跌,提醒承接戶須做足兩大功課,並慎防三大風險,才能避免買到高風險物件,甚至遭遇爛尾樓風險。
全國房市隨著第七波信用管制政策推行,各地案場進入冷靜期,高雄也不例外。少了過去一開案就幾近完銷的投資熱潮,市場從短期投資轉向剛性需求,當投資客開始延長觀望期、短線投機行為減少,也為自住需求者提供了更多理性選擇空間,不過也錯殺了部分消費者購屋的權利。
央行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房市轉為買方市場,市場上投資客陸續平轉、賠售物件,現金族迎來淘寶良機。專家建議,手握資金的買家應積極出價,搶攻議價空間,以掌握當前房市調整期的最佳入場時機。
台中台灣大道知名豪宅社區「鄉林皇居」,一戶百坪毛胚屋2022年遭法拍,歷經4輪流標後,再次回到法院重新估價;今年2月執行第二拍,底價來到2560萬元,不止低於2022年時第四拍行情,總底價更低於屋主入手成本,吸引10組標封,最終由林姓自然人加價201萬、以2761萬元得標。
《平均地權條例》7月1日上路後,七都房價仍持續呈現緩漲狀態,據房仲業者統計,七都房價僅自去年第四季出現下跌,今年持續呈現緩漲,並以桃園、新竹、台中三大都會區漲幅在4%以上最多,同時預售屋不管交易量還是整體總銷,都維持上漲,其中南二都更是強勁成長超過2成,顯示房價還有撐。
央行上周出其不意的祭出第五波房市管制措施,調降六都加新竹第二戶貸款成數至7成,引起擔憂此舉是打到換屋族,而永慶集團業務總經理葉凌棋今(20日)回應,認為是影響不大,並且反而對採分期付款的預售屋有利,消費者有時間充分去準備,至於今年房市推出整體交易量仍會年減1~1.5成,房價則在明年初以後才會有較大的轉折,整體將呈現「量縮盤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