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商倒閉找不到人,建築師是法定監造人,到現在還去當時的工地維護」,北都建設董事長陳逸軒苦笑,自己就是爛尾樓的苦主,現在自己當建商,專攻危老案,今(19)日北投首案正式開工動土,他透露,是以委建全案管理的方式跳脫傳統模式,讓地主不怕建商拿錢跑路。
2023年房市歷經一連串政策效應,最後由囤房稅2.0收尾,從對建商土建融貸款、銀行金融條件、平均地權及稅務等各種縮編動盪後,房市仍回歸到基本盤,就連土地交易量也冷靜許多,中小型建商縮手、大建商緩步調整,這些從高雄最新統計去年開工數量及總銷售額中都能察覺端倪。
第一太平戴維斯今(20)日發布商用不動產暨土地市場年終報告,今年大型商用不動產交易在新光一號(REITs)成功標下打破陰霾,交易總額達 1391 億元,年減 4%;土地市場 1199 億元,年減 34%,已連續 2 年衰退幅度達三成,主要因政策相對搖擺的情況下,建商購地謹慎;商辦市場在今年已經陸續有新供給釋出,未來空置率也將相對提高,但租金行情將有機會挑戰新天花板價。
「政府硬拿棍子打(房)是沒有用的!」長虹建設財務長兼發言人陳茂慶今(8)日表示,政府打房很用力,土建融自備款需到5.5成甚至6成,加上借款利率都要2%以上,整體營建成本與缺工都是房價無法往下的理由,房子賣太早反而不是好事,明年絕對還是「個案表現」,價格還是會往上走,不過政府要推囤房稅2.0,對於長虹目前幾乎零餘屋來說,影響相對小。
近年全球達成「減碳」共識,台灣更以 2050 年為淨零碳排目標,為協助企業更有效率落實 ESG,仲量聯行及永豐銀行 6 日舉辦「實踐不動產永續淨零與綠色金融論壇」,邀請產、學界 5 位與談人以各自角色探討綠色不動產的減碳解決方案以及綠色金融配套措施,活動吸引國內外科技業、保險公司、建設業、百貨業、旅館業及外商公司等近百家企業參與。
歐洲房產巨擘Signa,儘管手上訂單滿,近期在尋求籌集新資金失敗後,仍拋出震撼彈宣布破產,加上先前中國碧桂園、恒大出包,全球房市陷入暴雷颱風圈之際,台灣卻顯得風平浪靜,專家則認為台灣「不會有崩盤危機」,更指出央行限貸令反而讓建商槓桿不至於開太大,因此爛尾樓僅為零星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