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近年因大型公共建設、廠辦投資、重劃區開發等發燒題材,帶動生活機能與就業機會,被譽為「宜居宜業」的城市,加上房價比雙北市親民,人口紅利大爆發,依據內政部實價登錄,觀察桃園市近一年住宅總價帶交易比重,500萬~1,000萬元物件交易占比達45.5%為最多,且集中在桃園區、總價未滿500萬元的物件交易,占比也有約30.8%,集中於中壢區,合計總價1,000萬元以下物件交易占比高達76.3%。
後疫情時代,房價居高不下,長期通貨膨脹影響民生消費信心,根據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發布11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調查總指數為73.33點,較上月下降0.93點,但其中上升指標中幅度最多的是「未來半年購買耐久性財貨時機」反應出房市持續熱絡的效應。
為落實居住正義,各縣市正在研擬「囤房稅」,台北市自2014年起就已施行囤房稅率,台南市則是在今年下半年審議通過,自2022年7月起也會跟進施行囤房稅制、高雄已經表態計畫要實施,希望可以抑制房價急速的飆升;然而各界關注「囤房稅」議題,財經專家阮慕驊囤房稅表示一些看法。
台灣房價漲勢已不是溫水煮青蛙了,根據內政部實價網最新揭露,竹北市近期出現一批單價6字頭的預售屋揭露紀錄,每戶總價高達4千萬元,單價與總價已經可以在雙北部分區買到2~3房產品,可見新竹人消費力驚人。
疫後房市買氣井噴,各都會區房價紛紛站上歷史新高,台北市新案單價更已逼近每坪93萬元,隨便一間40坪的新大樓,含車位總價也要動輒5千萬起跳,但在擁有房價低基期優勢的桃園,同樣預算甚至可買百坪電梯豪墅,近期隨著換屋、置產需求大舉出籠,吸引不少北台灣高端族群前進桃園一圓別墅夢。
疫後房市遞延買盤出籠,雙北房價重回歷史新高,就連桃園房價也站上3字頭,不少購屋族因而將目光轉往房價低基期,且距離台北車程僅半小時的基隆。專家看好,基隆房市在市港再生計劃,以及漸趨明朗的基隆捷運兩大建設帶動下,房價補漲效應正在發酵,包括中正、中山2大熱區都極具成長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