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預售屋最怕買到爛尾樓,中間的糾紛也層出不窮,去年樹林預售案「凱旋大苑」就因建商資金不足攤手蓋不下去,讓上百戶已購客錯愕,所幸在債權人接手後有望續建,而近日又有民眾上網求助,被銀行告知建商發生財務狀況,建案也停工了,對此專家建議,買預售屋應先找律師尋求專業來自保,專家也提醒,在央行資金緊箍咒下,加上工料雙漲,中小型建商很容易一拍兩瞪眼,就不蓋了,這都是消費者買房前要多做功課,而成屋的風險也相對比較小。
社團法人台灣住宅品質消費者保護協會(簡稱:住宅消保會)今(22)日舉辦第四屆住保社會貢獻獎頒贈典禮,共表揚22位志工、義務律師及12家企業,維持居住人權基本權利,累計至今已11,463件住宅糾紛;同時住宅消保會首推「住保履約」開始受到重視,讓屋主免受裝修蟑螂詐騙,保障屋主也保障正派經營者工作權。
住宅糾紛層出不窮,買房和裝修上都有可能遇到不實業者,根據住宅消保會統計,成立至今已累計受理全台1萬多件住宅糾紛,每年平均有上千件調處案例,其中3成為買賣糾紛,7成為裝修糾紛,而雙北更是有超過六成的房屋,已成屋10年,但公設卻遲遲未點交完成,而衍伸後續糾紛。
在台灣行之有年的預售屋買賣方式,用先付訂金、分期付款等方式,預先購買尚未完工的房屋,先售後建的方式雖降低頭款壓力,但也衍生許多買賣糾紛,近年也因房市熱潮,而成為炒作目標,近日就有學者建議應廢除該制度,或以政策導回正軌。
根據住宅消保會統計近8年受理住宅糾紛案件,每年以200件以上成長,至2020年已暴增至1601件,單件糾紛金額最高8千萬元,住保會創會理事長吳翃毅表示,許多住宅消費糾紛發生在不肖合法業者身上,多數消費者都是沒有循正常管道,抱持暗自吞下去的心態,使得每年住宅消費糾紛以千件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