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是人生大事,但消費糾紛也層出不窮,除了最怕買到爛尾樓外,據內政部統計房地產消費糾紛,以往「交屋延遲」糾紛每季平均約15、16件,但去年起暴增至每季超過30件,去年高雄預售建案即有建商未如期完工交屋,並且以「以原物料大漲」為由,要求每坪調漲3萬元才肯交屋,讓消費者急著求助。
房仲全聯會與消基會首次合作,針對不動產交易安全與不動產交易糾紛處理,藉由論壇建立管道與默契,消基會董事長吳榮達今(13)日即坦言,年輕人買不起房就是因為薪資過低追不上房價,建議政府應該制定長期且周全的方案。
買預售屋最怕買到爛尾樓,中間的糾紛也層出不窮,去年樹林預售案「凱旋大苑」就因建商資金不足攤手蓋不下去,讓上百戶已購客錯愕,所幸在債權人接手後有望續建,而近日又有民眾上網求助,被銀行告知建商發生財務狀況,建案也停工了,對此專家建議,買預售屋應先找律師尋求專業來自保,專家也提醒,在央行資金緊箍咒下,加上工料雙漲,中小型建商很容易一拍兩瞪眼,就不蓋了,這都是消費者買房前要多做功課,而成屋的風險也相對比較小。
為落實居住正義,新內閣著手規劃「使用權住宅」,以低於市價、至少有20年使用權的方式,滿足年輕人居住需求,對此,專家紛紛提出建言,認為政策應有完整的配套,否則一樣淪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也指出現有的社宅、合宜宅只做半套,就應該要好好管理,讓住者有其屋。
為了避免未來消費者在購屋產生糾紛或疑慮,避開高風險建商,台灣永續關懷協會推出「購屋不踩雷-AI 查尋神器」,網站資訊查詢功能齊全,除了經濟部登記相關資訊外,還可以看到司法紀錄以及公交會是否有廣告不實處份資訊、網路社群相關訊息,透過一個網站,建商資訊一覽無遺。
農曆年將到來,年前有《平均地權條例》三讀通過,在內政部強調法條上路前,已簽約的預售屋不溯及既往,不少專家認為讓市場鬆了一大口氣,代銷業者也看好剛性需求仍在,已摩拳擦掌準備過年不打烊,以豐富活動等待民眾上門,而年前市況,全台房市交易也以總價在700~1500萬元,鎖定首購剛性需求的產品仍維持穩定的交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