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戰引發全球股災,利空消息衝擊台股,加上房市正有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餘波猶在,是否會進一步影響房市,攤開歷年股災後房市表現,發現多數房市都回神,後續「經濟表現」才是關鍵,專家也直言,若是經濟型股災,對房市交易量仍有一定影響。
房市交易量持續低迷,央行信用管制是關鍵因素!根據最新市場觀察,在央行持續實施打炒房政策與信用管制措施下,即使今年工作天數增加,北部地區建物買賣出現小幅回升,但整體住宅市場交易量仍明顯不足,市場氣氛依然保守。
台灣經濟研究院今(25)日公布 1 月景氣動向調查顯示,製造業受益於人工智慧(AI)及高效能運算等新興產業的發展,持續呈現正向增長,營業氣候測驗點上升 0.82 點,維持連續三個月的增長態勢;服務業及營建業的表現卻不容樂觀,分別下滑 1.36 點與 6.63 點,拖累整體經濟表現,尤其是春節假期的因素,使得兩大產業的景氣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預測 2025 年房市走勢將進入全面修正期,交易量與價格同步下降,全年交易量預計縮減 10% 至 15%,房價則可能下調平均 10%。他直言,房市修正期將延續至 2026 年上半年,台南將成為跌勢先鋒,但北部仍具抗跌韌性。
全世界關注美國大選結果,台灣時間6日下午結果出爐,由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布當選。雖然普遍認為各項經濟政策可能衝擊台灣,不過房市專家普遍認為,雖然全球通膨疑慮再起,不過觀望大選的不確定因素解除,房市回歸基本面,國內房市仍看股市走勢與央行臉色。
央行祭出第七波打炒房措施,各界直指為上半年過熱房市所致,觀察實價登錄數據,上半年全台中古市場實價交易筆數達5.65萬筆,創2014年以來最高,專家指出,以過去歷史資料來看,若黑天鵝襲來,市場由極盛轉為極衰僅是轉瞬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