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不敵銀行房貸緊縮、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目前市場普遍期待房價下修,使買賣雙方對於價格認知持續僵持,今(27)日各大房仲業者紛紛公布內部成交資料,普遍仍較去年下滑2~3成,坦言在後限貸令時代,市場主力僅剩下三種人,分別是「真青安」、「現金客」與「無貸族」,並透露近期漸漸有降價個案出現,委售案量也逐漸增加,將有讓利空間。
高雄房市熱度不減,根據樂屋網統計在全台人口10大里中,高雄區域佔據一半,其中又以左營區福山里的年漲幅超過3成成為全市最亮眼的房價成長區。福山里涵蓋左營高鐵特區及榮總生活圈,具備醫院、百貨等生活機能,加上鄰近巨蛋商圈,發展成熟並有完整學區,更同時擁有高鐵、捷運、台鐵及國道機能等交通條件。
磁吸雙北外溢買盤的桃園,在地專家透露,房價目前仍屬相對凹陷區,除了雙北外,房價一路飆漲的新竹,也開始往北買,去年表現最好的三大重劃區分別是青埔特區、藝文生活圈與中路重劃區,並觀察,在地客群會買的樓層與外地客竟有相當大的不同。
房市自去年下半年起吹起冷風,全台交易量急凍,市況也跟著反映到議價率上。據住商機構公佈內部成交資料,發現「買方市場」到來,六都議價率與去年同期相比,除台中維持平盤外,其餘五都議價率皆上揚,往2成邁進,平均成交委託天數也越來越長。
近期,不少專家對台灣房市提出下跌警訊,認為市場成交熱度有所放緩,更有報導指出南二都長線看好,但短期來看南二都將領跌。然而,實際詢問南二都代銷與仲介業者後發現,這種下跌現象更多是數字上的迷思,更明確來說,是二手市場屋主開價上的修正,而實際上成交價格依然保持穩定,甚至在部分區域仍顯現剛性需求的韌性。
據市調統計,北台灣新建案市場,12月上演「供需極端背離」詭譎戲碼,需求面在12月表現如同寒流來襲,買盤進入冬眠,追蹤指標建案每週平均來客組數為16組、平均成交組數每週為0.8組,比起2021年6月COVID-19三級警戒的0.9組還少,來客組數、成交組數下降,議價率則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