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台灣居高不下的房價,民眾買房負擔日益沉重,淡江大學產經系教授蔡明芳直指金融監管單位應該負起最大責任,形容「金管會的責任其實比央行更大」,是房價居高不下的幕後推手。他批評公股銀行持續以低利大量放款給大型建商,面對建商囤地與囤房時卻未嚴格執行貸款管理,導致銀行不動產放款集中度高達 37.1%,讓央行祭出的限貸令成效不彰。
隨著金管會放寬壽險業的投報率計算標準,2024 年壽險業者再度活躍於商辦市場,並開始向物流及工業不動產市場進軍,這波商辦市場的熱潮不僅來自於傳統的投資者,還加入了以自用為主的買家,尤其是一些基金會、工會和外事單位的加入,讓原本以投資為主的市場逐漸出現多元化的參與者,競爭愈發激烈。
金管會近期宣布修正保險業投資商用不動產的最低投報率計算方式,將基準利率從現行的中華郵政 2 年期定存利率,改為「近五年」中華郵政每年 1 月 1 日牌告 2 年期定存利率的平均值。保險局於 10 月 25 日進行草案預告,為期 60 天,壽險業投資商用不動產不再受央行短期升降息影響,提升投資穩定性,預計最快於年底上路。
立委王世堅今(30)日在立法院財委會中,強烈批評公營行庫低利貸款,縱容建商長期養地、不動工,助長房市投機。他指出,目前八大公股行庫對建商逾期未動工的土地貸款餘額達 2,116 億元,其中光土地銀行一家就達到 1,173 億元,占比超過一半,根本加劇了台灣房地產市場的不平衡,導致房價持續飆升。
金管會12月初發函銀行公會,提示兩大監控「炒房團」機制。一、各銀行須定期篩選一段期間全行房貸戶,分析是否有短期內利用同一ATM存錢到不同帳戶,二、對ATM存入多帳戶繳息的異常交易,再輔以ATM影像調查,全力揪出炒房團。公會最快將在本周轉知各銀行,並要求將此監控和查證防範機制列入各銀行內部自行查核事項與風控系統;換言之,一旦被抓到違規,恐遭記點或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