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房價漲勢驚人,並且一去不回頭,漲幅連在地人都稱看不懂,不過,新竹市去年買賣移轉棟數年增率逾1成,下半年交易量回神,在地專家即分析,去年新竹市新案推案量並沒有特別多,但交易量卻明顯成長的原因有三,包括2022年基期相對低、新青安貸款等政策加持,以及園區客回流新竹市購屋等原因。
房地產重頭戲329檔登場,據統計推案金額約700億元,與去年同期的828億元相比衰退15%,業者表示,「今年329檔期時逢看守內閣時期,部分新案推案延遲,等待520交接後新的經濟刺激。」
房價一去不回頭,尤其預售新案在建商營建與持有成本墊高下,價格堅挺,高房價走向常態化,不過觀察實價揭露,雙北仍有相對親民的預售新案,三位數新案幾乎成為常態的台北市,仍有5字頭現身,新北市更有1字頭,與居高不下的雙北房價逆走兩樣情。
2023年全台預售房價漲幅前十大縣市,以低基期的蛋白縣市,漲幅普遍較佳。居冠的基隆市大漲16.6%,成交均價落在3字頭,宜蘭和花蓮也有超過1成漲幅,成交均價也達29萬元,不過,台北市房價呈現「高還要更高」,年增也達13.4%,漲幅居次。
台中上櫃建商坤悅開發(5206)獨鍾市場,既2019年買下南區指標市場「大慶黃昏市場後」,今年2月期間再出手5.2億元買進東光路、十甲路上的「十甲旺市場」部分土地,共計約849.72坪,每坪土地單價落在62.2萬元,由於市場總面積約3000坪,土開業者判斷,建商持續整併機會大。
五期重劃區開發飽和、素地難尋,過去不少停車場、摩鐵成為開發商下手目標,如今則是推案熱點之一,如:位於大墩五街、大進街的「絕版角地停車場」,宣布農曆年後正式退場,國聚建設五期新案將在2月底動工;相隔一條街的「新天地和風汽車旅館」,新地主豐邑建設也力拼今年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