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今(16)日召開第4季理監事會議,再祭第四波房市信用管制措施,重點主要擺在降低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並針對囤房與囤地進一步限縮貸款成數。專家認為,央行此舉已對槓桿操作過大的投機客帶來資金壓力,若搭配相關部會近期的打炒房措施,殺傷力將相當大。
回顧2021年,台灣歷經了防疫有成、半導體技術居全球之冠與身居中美科技戰的關鍵地位,全年經濟成長率突破6%,上市櫃公司累計前11月營收成長達16.5%,其中商用不動產交易以「廠辦」最為熱門,全年交易金額達到487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約1倍。
政府聯合多部會打房動作頻頻。繼上週內政部祭出5大措施打炒房,甚至不惜祭出刑法威嚇,全體國銀土建融業務暴增也引起高度關注。今(13)日的立院財委會上,朝野立委不分黨派一致針對公股行庫的土建融業務增加情況提出質詢,財政部長蘇建榮表示,已指示各大行庫徹底清查其不動產業務的情況。
各都地政局公布11月份買賣移轉棟數,合計共25,954棟,改寫2011年縣市合併以來的11月同期新高,南部交易持續暢旺,高雄市11月買賣移轉4,715棟創新高,月增15.6%、年增26.1%,新北市11月買賣移轉共7,113棟,也寫下了近71個月來的單月最大量。
後疫情時代,房價居高不下,長期通貨膨脹影響民生消費信心,根據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發布11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調查總指數為73.33點,較上月下降0.93點,但其中上升指標中幅度最多的是「未來半年購買耐久性財貨時機」反應出房市持續熱絡的效應。
全台房市熱度持續延燒,國人今年以來辦理不動產信託餘額也明顯增加,根據信託公會資料顯示,今年前三季不動產開發信託累計增加千億元。專家表示,預售市場買氣大增,以及房價推升民眾付出的自備款、工程款,都為不動產信託餘額出現驚人暴增的主要原因。